自闭症儿童在感官处理方面往往存在特殊需求,适当的感官训练和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感觉统合能力、提升社交互动并促进整体发展。以下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感官训练方法和游戏建议:
一、基础感官游戏活动
1. 触觉刺激游戏:
"小老鼠转圈":在孩子手心画圆圈,两根手指顺着胳膊向上移动,最后轻轻咯吱他笑。可以配合歌曲:"围着围着花园,小老鼠转圈圈,一步两步咯吱你笑一笑"
"切萝卜,包饺子":在孩子胳膊上做切和捏的动作,配合儿歌:"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
"小蚂蚁爬行":用一根手指(一只蚂蚁)或两根手指(两只蚂蚁)在孩子身体各部位轻轻爬行,配合歌曲:"一只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
2. 前庭觉训练游戏:
"举高高":喊出口号"123高!",在喊"高"时将孩子举起,注意等待孩子参与喊"高"
"荡秋千":用薄毯子两人抓四角,孩子躺中间轻轻荡起来,配合歌曲:"荡秋千荡秋千,我们荡秋千"
"卷蛋卷":用薄毯子把孩子从一个边卷起来,最后扯住另一边用力扯开,让孩子翻滚起来,注意在柔软地方进行
二、进阶感统训练活动
1. 平衡与协调训练:
"套圈小能手":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保持平衡,同时单手拿体能圈向前投掷套中前方的沙包,这项活动能提升身体稳定性和双侧协调能力
"钻圈双脚跳":这项活动适合不同年龄段,可以帮助锻炼身体协调能力,提升专注力和增强下肢力量。进阶训练可在手上添加玩具或增加障碍物
"爬平衡步道":将教具铺在地垫上,让孩子从一端爬到另一端,刺激身体各部位触觉,发展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2. 主题式感官游戏:
"小猴子摘水果":用触觉板模拟树干,彩色沙包模拟水果,不同颜色的体能圈模拟果篮。孩子摘到水果后需放入对应颜色的果篮,训练四肢耐力和手脚协调能力
"下雪了":把白纸撕成碎片从高处撒下,同时喊"下雪了,下大雪了,下小雪了",提供视觉和听觉刺激
"跳泥坑":在室外准备一个小水坑,让孩子在里面尽情跳跃玩耍,释放能量,注意准备换洗衣物
三、居家简易感官活动
1. 制作感官玩具:
感官瓶:在塑料瓶中装满水、亮片和食用色素,或放入纽扣、弹珠,用热胶枪密封盖子。这项活动能帮助孩子保持专注
气味罐子:用薰衣草、咖啡或肥皂等有味道的材料填充小容器,盖上布让孩子识别不同气味,刺激嗅觉感知
感官拼贴:使用铝箔、闪光纸和杂志剪报等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触觉拼贴,帮助孩子接受更多复杂质地
2. 互动游戏:
"当个照相机":准备5-10件孩子常接触的物品,让孩子记住后捂住眼睛,家长盖住几件物品让孩子辨认少了什么,提高观察辨别能力
"追光游戏":在黑暗房间用手电筒照射各处,让孩子眼睛跟随光源移动,锻炼注意力
"听音游戏":在孩子不同方位敲击乐器让孩子分辨声音来源,或通过拍节奏模仿游戏训练听觉和节奏感
四、专业感统训练方法
1. 机构常用训练项目:
竖抱桶训练:能够促进前庭器官发育,调节情绪,提高兴奋度,对前庭敏感的孩子调节效果显著
丢沙包活动:需要眼睛追视,手部动作与视觉同步,同时感知所处方位,判断捡沙包时机,促进手眼协调和本体觉感知
大笼球、滚筒、跳床、阳光隧道、球池游戏等触觉训练,能加强肌肤刺激信息接收,修正前庭核对触觉刺激的抑制
2. 创新技术应用:
AR技术社交训练:通过虚拟海洋"捕鱼"、草地捉蝴蝶等144个生活化AR游戏场景,将运动训练与社交教学结合,墙面动态影像实时感应儿童肢体动作,提升社交、认知与自理能力
CBM干预法:由培养安坐能力、意识建立(B)、精神飘移行为干预(M)三大模块构成,通过拼图比赛、搭积木挑战等活动延长安坐时间,运用多感官刺激和情境模拟增强外界感知
五、注意事项与建议
1. 安全第一:如"摇晃晃的果冻"(将孩子倒立摇晃)等高风险活动需专业人员指导,确保环境安全
2. 循序渐进:从简单活动开始,根据孩子反应逐步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3. 结合兴趣:利用自闭症儿童常有的特殊感官兴趣(如喜欢转圈、玩水等)设计活动
4. 视觉辅助:更多使用视觉提示如图片、卡片等,因大多数自闭症儿童是视觉优势学习者
5. 社交融入:轻度自闭症儿童应多引导户外活动和与他人交流,不要忽视语言训练这一核心工作
这些感官游戏和训练方法可根据孩子的具体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调整,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选择他们感兴趣且能带来积极效果的活动。持续的感官训练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感觉处理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