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症儿童感统课教案

  • 心理师
  • 2025-07-18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教案基本框架

自闭症儿童感统课教案需要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以下是基本框架结构:

1. 课题信息

  • 课程名称:明确标注感统训练的具体内容,如"行走平衡板运小球跳组合"
  • 授课对象:注明自闭症儿童年龄、能力水平等基本信息
  • 课时安排:一般为45分钟一课时
  • 2. 教学目标

  • 三维目标体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 分层目标设定: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置A、B、C组不同目标
  • 具体能力目标:如前庭平衡控制、手眼协调、大小肌肉控制等
  •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如身体平衡控制、动作模仿、专注力训练等
  • 难点: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确定,如动作计划能力、手脚协调等
  • 4. 教学准备

  • 教具:平衡板、体能圈、羊角球等感统器材
  • 环境布置:安全、无障碍的训练空间
  • 辅助人员安排:根据学生需要配备助教
  • 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评估与准备

    在正式开展感统训练前,必须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强弱项,这是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的基础。评估内容包括前庭觉、本体觉、触觉等感觉处理能力,以及注意力、动作协调等行为表现。

    2. 课堂导入(5分钟)

  • 运用视觉提示(图片、实物)引起兴趣
  • 简单的热身活动,如转圈、蹦跳等
  • 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规则
  • 3. 主体训练活动(30分钟)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的训练项目,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感统训练活动:

    1. 平衡类训练

  • 行走平衡板运小球:训练身体平衡控制、手脚协调
  • 手脚交替运圈组合:加强前庭平衡控制和手眼协调
  • 2. 跳跃类训练

  • 羊角球跳跃绕障碍物:增强腿部力量、空间判断能力
  • 蹦蹦床游戏:调整前庭感、本体感觉
  • 3. 手眼协调训练

  • 单脚跳圈抛接球:锻炼注意力及手脚协调
  • 竖抱桶投沙包:训练手臂力量和目标投掷能力
  • 4. 爬行类训练

  • 匍匐前进、婴儿爬行等10种爬行动作,全面训练前庭觉、本体觉
  • 趴地推球:提升眼球追踪及定式能力
  • 4. 巩固与总结(10分钟)

  • 逐步降低活动强度,进行舒缓练习
  • 口头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正向反馈与具体表扬,如"乐乐看中对了很好"
  • 布置简单的家庭练习建议
  • 教学策略与注意事项

    1. 个性化调整

  • 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难度,初始阶段减少动作复杂性
  • 提供不同层次的辅助,从全肢体辅助逐步过渡到口头提示
  • 2. 安全措施

  • 确保所有设备稳固,防止摔倒受伤
  • 密切观察学生状态,避免过度刺激
  • 3. 激励方法

  • 使用即时、具体的正向反馈,如"丢哎很棒"
  • 结合代币制等强化系统维持参与动机
  • 4. 家校协同

  • 提供居家感统游戏建议,如荡秋千、转圈、走平衡木等
  • 定期沟通训练进展和家庭配合要点
  • 教学评估与反思

    1. 过程性评估

  • 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和进步情况
  • 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系统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 2. 教案反思

  • 评估目标达成度和活动适宜性
  • 记录教学难点和突破方法
  • 根据学生个体反应优化教学策略
  • 3. 专业发展

  • 持续学习感统训练方法,如引入新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等
  • 参考专业感统训练书籍和资源
  • 延伸活动建议

    1. 居家训练项目

  • 周一弹弹圈、周二桌面、周三蒙眼走绳子等一周安排
  • 治疗球上弹跳、滑板玩滑梯等多样化活动
  • 2. 团体互动游戏

  • 双人抛接小球:改善反应速度和注意力
  • 听鼓声做动作:锻炼触觉和本体觉
  • 3. 生活技能整合

  • 将感统训练与穿脱衣服、使用餐具等日常活动结合
  • 创设情境化任务,增强训练的功能性
  • 通过系统化的教案设计和实施,结合科学的评估与个性化的调整,感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感觉处理问题和相关行为表现,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