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语言训练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现有能力水平,采用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框架和实施建议:
1. 起点行为评估:通过《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量表》等工具评估孩子的语言发展程度,测试其听指令能力和大肌肉动作模仿能力,这些是学习的基础。评估内容包括无语言、仿说能力、代名词使用、文法结构等12个方面。
2. 能力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孩子现有能力,明确需要增进和减少的行为。例如,如果孩子只能说单字,训练重点应放在说短句和表达需求上。
3. 目标制定:制定具体、可衡量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与家长沟通确保家校训练一致性。目标应循序渐进,从基本学习能力培养开始,而非直接要求仿说。
1. 动作模仿训练:通过"捏脸蛋"、"递积木"等游戏,让孩子先建立动作模仿能力,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可以使用"这是我的脸蛋"等身体认知活动帮助孩子理解"我"的概念。
2. 发声强化训练:对孩子发出的任何声音都给予积极回应,增加发音频率和种类。包括大笑、运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些虽不构成语言但很重要。
3. 要求表达训练:将孩子想要的物品放在够不到的地方,鼓励其用手指并说出物品名称,立即给予物品作为强化。从单音提示逐渐过渡到完整词语。
4. 视听辨别训练:从相同形状、颜色的卡片配对开始,逐步过渡到声音辨别。例如"找一样的面包"、"一样的葡萄"等视觉配对游戏。
1. 九大核心原则:包括经常与孩子交谈、对着眼睛说话、选择现实情境话题、避免过度练习和纠正发音等。同一情境下不要重复两次以上指令,避免引起抗拒。
2. 增强物运用:找出孩子喜欢的零食、饮料等作为强化物,及时奖励正确反应。将自言自语与喜爱物品配对,如孩子说"哥哥哥"时给饼干,使发音产生意义。
3. 自然情境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教学,避免固定场所训练导致技能无法泛化。家长应减少代办,创造孩子主动沟通的机会。
4. 情绪与注意力管理:训练时确保孩子情绪稳定、座位姿势正确、注意力集中。通过镜子训练帮助观察嘴型,使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注意。
5. 多模态输入:结合视觉(图片、实物)、听觉(声音模仿)、触觉(动作体验)等多种感官通道进行教学。
1. 家庭训练延伸:家长应改变说话习惯,避免娃娃语,提供正确语言模板。将课堂内容泛化到日常生活场景中。
2. 专业团队合作:结合言语治疗、感统训练、音乐艺术治疗等多种干预方式。定期评估调整计划,关注研究成果如阶梯式教学法、结构化教学等创新方法。
3. 社交能力培养:随着语言能力提升,逐步加入两人以上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为社交互动奠定基础。
认知语言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保持耐心,根据孩子反应灵活调整方法。记住,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最有效的方案永远是量身定制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