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筛查机制完善
国家卫健委2021年研究制订《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建立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机制,上海等地率先试点社区筛查培训。
2. 康复保障强化
部分省市将ABA疗法等康复项目纳入医保,福建、上海等地推出孤独症全程支持政策,推动融合教育普及。
1. 行为疗法
2. 家庭参与
家长培训被列为14种有效干预方法之一,强调家庭环境稳定性和日常训练嵌入。
1. 三大核心症状
社交障碍(如回避眼神)、语言发育异常(代词混淆)、刻板行为(固定流程)仍是诊断主要依据。
2. 共患病管理
约70%患儿伴随智力障碍或多动症,需结合药物与心理干预。
2021年提案推动建立全生命周期帮扶体系,强调早期筛查与融合教育衔接,为后续政策如2024年《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