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基础沟通能力
目光接触训练:通过吹泡泡、藏物品等游戏吸引孩子注意,当孩子看向你时立即给予奖励(如欢呼或击掌),培养对视习惯。
听觉与理解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多描述当前动作(如“我们在洗手”),或出示孩子喜欢的物品并简单命名(如“香蕉”),不要求反馈,仅让孩子熟悉语言环境。
2. 激发表达动机
应景式旁白:以孩子的口吻替TA表达需求(如“吃饭”“开门”),并立即满足需求,通过重复刺激形成语言关联。
利用需求场景:当孩子想要某物时,先展示并命名物品(如“棒棒糖”),再递给TA,将语言与获得奖励联系起来。
3. 分阶段语言训练
发音训练:从单音(如“啊”“哦”)开始,逐步过渡到单字词(如“妈”“饼”),结合动作或实物强化记忆。
简单句模仿:通过孩子喜欢的活动(如玩汽车)提问“这是什么?”,鼓励模仿短句(如“我要车”)。
4. 社交互动融入
非语言互动:通过夸张表情、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建立互动基础,再引入轮流游戏(如隧道爬行)理解社交规则。
家庭场景练习:在吃饭、玩耍时制造互动机会(如半途递饭、分享食物),引导眼神交流和简单回应。
5. 专业支持与耐心
若进展缓慢,可寻求言语治疗师指导,进行系统评估和个性化训练。
- 保持宽松的家庭氛围,避免强迫说话,多给予积极反馈(如“你说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