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交互动障碍
眼神接触异常:婴儿很少或从不与抚养者进行目光对视,即使逗引也回避眼神交流。
对呼唤无反应:听到名字时不会转头或停下动作,反复呼唤仍无回应。
缺乏依恋行为:不主动寻求安慰,对父母或主要抚养人表现淡漠,不区分亲人与陌生人。
社交性微笑缺失:3个月后仍不会因人脸或声音微笑,仅对物体(如玩具)有反应。
2. 语言与沟通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1岁时仍无咿呀学语,或曾有的发音(如“baba”“mama”)突然消失。
非语言交流缺失:不会用点头、摇头、指物等肢体动作表达需求,仅通过哭闹或拉拽他人沟通。
共同注意缺陷:9个月后不会通过眼神或手指指向与他人分享兴趣(如看到玩具时指给家长看)。
3. 刻板行为与兴趣局限
重复动作:频繁摇晃身体、凝视旋转物品(如风扇)、持续拍打固定物体。
兴趣单一:仅对某一样玩具或活动(如看广告)表现出强烈偏好,拒绝其他互动。
抗拒变化:对日常顺序(如喂食、玩具摆放)改变表现出激烈哭闹。
4. 感知觉异常
感觉迟钝或过敏:对疼痛或噪音反应异常,可能表现为过度敏感(如捂耳朵)或完全无反应。
异常运动模式:如长时间踮脚走路、身体僵硬或过于柔软。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若婴儿出现上述多个表现(尤其是3项以上),建议尽快就医评估。早期干预(如行为训练、语言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需注意,部分表现可能与发育迟缓或其他疾病重叠,需专业医生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