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自闭症(ASD)的关联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揭示了“肠脑轴”在神经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关键研究发现和潜在治疗方向的
1. 菌群代谢物直接攻击大脑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肠道中过量的4-乙基苯硫酸盐(4EPS)等代谢物可穿过血脑屏障,引发脑部炎症和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这与自闭症患者常见的脑部病理特征一致。动物实验中,移植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后,小鼠表现出典型的社交障碍和重复行为。
2. 特定菌群代谢物的致病机制
1. 益生菌与粪便菌群移植(FMT)
2. 多组学研究的突破
通过整合微生物组、代谢组和膳食数据,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调节自闭症儿童的饮食与胃肠道症状关联,提示靶向菌群代谢通路(如色氨酸-犬尿氨酸途径)的治疗价值。
尽管部分研究支持菌群干预效果,但样本量小、自闭症异质性高仍是局限。科学家强调需结合精准检测和行为干预,避免盲目使用益生菌或FMT。
当前研究为自闭症的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视角,但进一步验证和临床转化仍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