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诊断标准(核心症状评估)
1. 社交互动障碍:表现为眼神接触异常、情感表达缺失、难以建立人际关系等
2. 沟通缺陷:包括语言发育迟缓/倒退、重复性语言、非语言沟通障碍等
3.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如固定仪式动作、对特定事物过度专注、抗拒环境变化等
需同时符合上述三类核心症状,且症状在早期发育阶段(通常3岁前)已显现
二、病因筛查方法
1. 遗传因素检测
全外显子测序可筛查128个已知自闭症相关基因(如SHANK3、CHD8等)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测15q11-13等拷贝数变异
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解读,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2. 神经生物学评估
脑功能连接组分析:通过fMRI检测镜像神经元系统、胼胝体等脑区异常
脑电图/核磁共振:排除癫痫、脑结构畸形等共病
3. 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孕期感染史(如风疹病毒)、药物暴露(如丙戊酸)筛查
重金属检测(血铅、汞水平评估)
三、多学科协作流程
1. 发育行为评估:使用ADOS-2、ADI-R等标准化量表
2. 共病鉴别诊断:需排除听力障碍、智力残疾、代谢性疾病等
3. 团队会诊:发育行为科、神经科、遗传学专家共同参与
注意事项
病因具有高度异质性,约80%病例与遗传相关,但需结合环境因素分析
基因检测目前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不能作为独立确诊依据
建议有家族史者孕前进行遗传咨询,疑似患儿尽早(2岁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