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行为规范
需具备安坐能力(能保持座位不随意走动)、基本生活自理(如用勺子吃饭、独立如厕)及控制问题行为(减少哭闹、攻击或自伤行为)。这些是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最低要求。
2. 社交与认知能力
包括模仿能力(跟随老师或同伴动作)、共同注意力(能跟随指令看指定物品)、认知理解力(与同龄人差距不超过6个月心智年龄)。若能力不足,可能需影子老师辅助。
1. 平等入园权利
普惠性幼儿园必须接收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自闭症儿童,并提供便利设施或合作康复资源。争议时可由教育部门联合卫健部门评估解决。
2. 多元安置选择
中重度患儿可选择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幼儿园或康复机构学前班,轻度患儿优先推荐融合教育环境。
1. 居家干预训练
2. 校园环境熟悉
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标识关键区域(厕所、教室),减少陌生环境引发的焦虑。
若孩子存在语言障碍、过度依赖或安全问题,建议配备影子老师,辅助课堂参与、行为调控及社交引导。幼儿园需根据孩子能力调整教学目标(如简化指令步骤)和课程内容。
通过以上多维度准备,自闭症患儿可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若能力暂未达标,建议先通过机构干预提升基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