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孩子自闭症讲解 儿童自闭症家长怎么引导

  • 心理师
  • 2025-11-14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障碍、语言交流困难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根据统计数据,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识别和科学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将系统介绍自闭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并重点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家庭干预方法和心理调适建议。

孩子自闭症讲解 儿童自闭症家长怎么引导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在大陆通常称为孤独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这个谱系范围很广,从最严重的典型自闭症到非常轻微、几乎与常人无异的状况都包含在内。根据严重程度,自闭症大致可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三大类,其中轻度患者比例较大,他们完全有可能适应社会,上大学,过正常生活,只是在行为和性格方面表现独特。

早期识别自闭症对干预效果至关重要。家长可以观察以下典型表现:孩子不看或少看(缺乏眼神接触)、不易或少应(对呼唤反应差)、不指或少指(不会用手指物)、不说或少说(语言发育迟缓),以及一些不当行为。具体到不同月龄,3月龄时对大声响无反应、不注视人脸;6月龄发音少、不会笑出声;8月龄对声音无应答、不会区分生熟人;12月龄不会挥手再见或拍手欢迎,对名字无反应;18月龄不会有意识叫爸妈,与人缺乏目光对视;2岁时没有有意义的语言;2岁半不能说2-3字短语;3岁不会说自己的名字,不能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游戏。

自闭症儿童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只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对外界影响感知不敏锐。这些孩子可能对某些特定事物(如数字)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是固定不变的(如1+1永远等于2),同时他们会发现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长时间专注观察一朵花。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反应常有延迟,可能晚上才为白天的事情发笑,让家长感到困惑。

自闭症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过程,目前主要依靠专业医生的临床观察和一系列标准化评估量表,而非单一的生物学指标。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标准》第五版(DSM-5),自闭症被定义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这一概念强调了症状表现的连续性和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医学检查如血液生化、基因测序、脑功能成像等都不具有特异性,无法单独用于确诊。

专业诊断团队通常包括儿童精神科医生、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心理学家、语言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等。他们会使用多种评估工具,如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自闭症诊断访谈修订版(ADI-R)等,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家长需明白,自闭症并非由父母教育不当引起,而主要是生物学因素导致的发育障碍。一旦怀疑孩子有自闭症表现,应尽早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而不要陷入自责或互相指责的情绪中。

干预原则强调早期、密集和个性化。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尤其是6岁前)能显著改善预后。专业的干预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地板时光(Floortime)、社交故事等。其中,地板时光游戏通过在地板上与孩子互动,观察并回应孩子的需求,能有效提升其社交能力。而社交故事则是通过定制化的简短故事,用图片或文字向孩子展示特定社交场景中适当的行为方式。

家长在选择干预方法时应注意:

家庭是自闭症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长的日常引导对孩子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家庭干预不需要昂贵的器材,而是需要家长投入时间、耐心和科学的引导方法。以下策略经实践证明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有显著帮助。

社交互动训练是家庭干预的核心。家长应创造大量自然的社交机会,例如在递给孩子饭菜时,可以故意只递到一半停下,等待孩子主动来接,这个简单的互动过程就包含了眼神接触、共同注意和社交回合等多个要素。吃水果时,可以让孩子尝一口你的,然后引导他也分享给你,建立"一来一往"的基本社交雏形。对于语言能力有限的孩子,可以用图片或字卡作为视觉提示,教他们用正确的方式表达需求,如"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而不是直接拉扯别人。

沟通技巧培养需要根据孩子的语言水平调整策略。对于无语言或语言很少的孩子,可以从模仿开始,教他们简单的发音和单词,在想要东西时伸出手,让孩子记住这个动作并学习表达。家长要用简单明确的语言与孩子交流,避免复杂抽象的表述,因为自闭症儿童通常只能按字面意思理解语言。重要的是区分孩子"不愿意"做和"不能够"做——前者需要鼓励,后者则需要分步骤教学。

游戏引导是儿童学习的自然方式。家长应多陪伴孩子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避免让孩子长时间独自玩耍,因为孤独的游戏可能导致自我刺激行为增加,与自闭症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在游戏中,要保持与孩子的眼神交流,通过对话和互动引导他关注外界。例如玩"走走停"游戏:说"走"就开始走,说"停"就停下,这既能训练听从指令,又能提升共同注意力。其他简单游戏如"拉个圆圈走走"、"123木头人"、"吹泡泡"等,都能在欢乐中培养社交技能。

日常生活训练可融入多种干预目标。例如通过洗手、穿衣等日常活动,训练孩子的顺序感和自理能力;在超市购物时认识商品和学习社交礼仪;准备家人照片册,教孩子认识家庭成员及其关系。视觉提示对自闭症儿童特别有效,可以用图片序列展示某项活动的步骤,如"上厕所"的流程:走到厕所→脱裤子→坐马桶→擦干净→穿裤子→冲水→洗手。

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情绪调节困难,这既源于他们神经发育的特点,也与沟通障碍带来的挫败感有关。许多自闭症孩子语言发育不佳,当他们无法表达需求或感受时,往往通过哭闹、发脾气或自我刺激行为来释放情绪。家长需要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情绪识别训练是管理的第一步。自闭症孩子常常难以识别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家长可以通过图片、镜子游戏或情绪卡片,教孩子认识高兴、悲伤、生气等基本情绪。当孩子出现情绪时,及时给情绪"命名",如"你现在很生气",帮助孩子建立情绪与语言的连接。随着能力提高,可以进一步教导情绪产生的原因和适当的表达方式。

预防行为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结构和规律。自闭症儿童对不可预测的变化常感到焦虑,因此保持规律的日常生活程序能有效减少问题行为。家长可以制作可视化的日程表,用图片或简单文字展示一天的活动安排,让孩子提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必须改变计划时,提前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知,如"今天不去公园,因为下雨了,我们在家玩积木"。

应对发脾气的策略包括:

正向行为支持比惩罚更有效。家长应多关注和奖励孩子的适当行为,而不是只在意问题行为。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情绪控制或社交行为时,及时给予具体表扬,如"你和妹妹分享玩具,做得真好!"。可以建立代币系统,孩子积累足够"好行为"代币后换取喜欢的活动或物品。重要的是奖励要及时、具体且是孩子真正在乎的事物。

感统训练对改善情绪和行为也有帮助。许多自闭症儿童存在感觉处理异常,可能对某些声音、触觉过度敏感或反应不足。适当的感统活动如秋千、蹦床、橡皮泥等,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感觉输入,达到更平衡的状态。家长应观察孩子对不同感官刺激的反应,找出可能触发问题行为的感觉因素,并逐步帮助孩子适应或避免这些刺激。

养育自闭症孩子是一项长期挑战,家长自身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干预效果和家庭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普遍面临较高水平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许多家长在得知诊断后会经历"心理休克",感到痛苦、绝望,甚至影响到夫妻关系和整个家庭系统。家长的心理调适与孩子的干预同样重要。

接受诊断是心理调适的第一步。家长需要明白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不是由养育方式或家庭环境造成的。停止自责和互相指责,将能量转向如何帮助孩子进步。自闭症康复是长期过程,会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阶段,设定合理期望很重要。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独特的,进步速度各不相同,家长应学会欣赏小的进步,而不是只盯着与典型发育孩子的差距。

建立支持系统对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这包括:

夫妻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基础。双方应在干预理念和方法上保持一致,形成合力而非相互抵消。定期安排"二人时间",维持健康的婚姻关系。合理分工干预任务和家庭责任,避免一方过度疲劳。记住,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

自我照顾常被家长忽视,却是可持续养育的关键。长期照顾特殊需求孩子可能导致身心耗竭,家长需要:

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平衡干预与正常化。不要让孩子的生活完全被"训练"填满,保留玩耍和放松的时间。尽可能让孩子参与普通家庭活动,如一起吃饭、散步、购物等。兄弟姐妹也需要关注,避免因自闭症孩子需求特殊而忽视其他子女。记住,自闭症孩子首先是孩子,然后才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他们也需要快乐童年和全面发展。

当孩子具备基本能力后,干预重点应转向更高级的社交认知和适应能力培养,为入学和成年生活做准备。自闭症干预是终身过程,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支持策略。家长需要具备前瞻性思维,在解决当下问题的为孩子的未来做好规划。

社交技能深化训练包括:

学校适应准备需要提前规划。与老师沟通孩子的特殊需求和优势,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通过角色扮演预习学校常规,如举手发言、排队、课间活动等。使用视觉提示帮助孩子理解课堂规则和日程安排。培养必要的学习技能,如安坐、听从集体指令、独立完成任务等。

职业康复训练应尽早考虑。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可能的职业技能,如计算机操作、手工制作、园艺等。社区参与很重要,带孩子参观不同工作场所,了解各种职业。培养工作习惯,如准时、完成任务、接受监督等。成年自闭症人士可能需要持续的支持性就业服务。

家长的长远角色会随孩子成长而变化:

未来生活安排需要未雨绸缪。根据孩子能力水平,考虑可能的居住选择:独立生活、支持性居住、团体家庭或与家人同住。法律和财务规划很重要,如监护权、特殊需要信托等。帮助孩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包括亲友、专业人士和同龄朋友。

自闭症的干预没有"终点",但通过科学持续的干预,许多孩子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发展出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生活和就业能力。即使是重度自闭症人士,也能在适当支持下提高生活质量,发挥潜能。家长的爱、耐心和不懈努力,是孩子进步的最重要动力。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