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儿童师生谈话记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要特殊的方法和耐心,师生谈话记录是了解孩子需求、跟踪进步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关于如何有效进行自闭症儿童师生谈话及记录的专业建议。

自闭症儿童谈话的基本原则

与自闭症儿童沟通需要遵循几个核心原则。要创造一个安全、无威胁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舒适和被接纳。教师应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避免抽象概念,必要时配合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或实物来帮助理解。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往往优于听觉信息,因此将语言指令与视觉提示结合能显著提高沟通效果。

要尊重孩子的沟通节奏,给予充足的响应时间。自闭症儿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处理信息和组织回应,匆忙催促只会增加焦虑。教师应耐心等待,观察孩子的非语言信号,如眼神、肢体动作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沟通方式。

第三,利用孩子的兴趣点作为沟通切入点。如果孩子对特定玩具、话题或活动表现出兴趣,可以以此为桥梁建立互动。例如,通过孩子喜欢的画画活动引导对话:"你画的蓝色小猫真可爱,能告诉我它喜欢做什么吗?"。这种以孩子兴趣为导向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参与度。

保持一致性非常重要。教师对规则和期望的表达应该清晰且一致,避免随意变动造成困惑。要给予具体而非笼统的表扬,如"你把所有积木都收进盒子里了,做得真整齐",这比简单的"做得好"更有意义。

谈话记录的内容结构

专业的自闭症儿童谈话记录应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基础信息:记录日期、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如是否有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员在场)等基本信息。这些数据有助于追踪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变化。

2. 行为观察:客观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表现,包括语言反应、情绪状态、肢体语言等细节。例如:"当老师拿出蓝色蜡笔时,小杰主动伸手接过,并说'蓝色,喜欢',然后专注地画了约3分钟"。避免主观判断,记录可观察的事实。

3. 沟通内容:尽量详细记录对话内容,包括孩子的原话(如果能够表达)以及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方式。对于非语言沟通,也应描述具体表现,如"当被问及是否想玩积木时,月月用手指向积木盒并点头"。

4. 分析与评估:基于观察,分析孩子的进步、挑战及可能原因。例如:"小宇在命名常见动物时表现良好,但对不熟悉的动物(如犀牛)表现出困惑,建议增加多样化视觉材料扩展认知"。

5. 后续计划:根据本次谈话制定下一步干预目标和方法。要具体可行,如"下周二将使用PECS图片系统引导晨晨表达'要'的需求,准备其喜欢的零食图片作为强化物"。

谈话策略与技巧

有效的自闭症儿童谈话需要特殊策略。分层引导是核心方法之一,可将谈话分为三个层次:原始反应层(记录孩子的直接反应)、情感解码层(分析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和干预应答层(设计相应的支持策略)。例如,当孩子出现刻板行为时,先记录行为表现,再尝试理解其沟通意图,最后提供适当的替代沟通方式。

创设需求情境是激发沟通动机的有效技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孩子主动表达的"问题情境",如把喜欢的玩具放在看得见但拿不到的地方,然后等待并引导孩子提出请求。这种方法鼓励自发沟通而非机械模仿。

社交故事和角色扮演能帮助自闭症儿童理解社交规则。教师可以编写简单的社交故事,描述特定情境下适当的行为方式,或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练习社交互动。例如,用玩偶演示如何加入同伴游戏或应对变化。

家校协同至关重要。谈话记录应包含家庭延伸任务,如"每日三问"计划:早晨用图片激发发音,下午复述校园见闻,晚上练习简单社交礼仪。定期与家长分享记录并获取家庭观察反馈,形成教育闭环。

常见挑战与应对

自闭症儿童谈话中常会遇到一些挑战,需要特定应对方法。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或行为问题时,保持冷静是关键。教师应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做决定,可以先给予空间,等孩子平静后再温和沟通。有记录显示,当自闭症儿童用头撞墙角时,同学从后面轻轻抱住并温柔劝导"不能撞"的方式效果良好。

对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孩子,可以使用替代沟通系统,如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手势或电子辅助设备。VB-MAPP评估能帮助确定孩子的语言发育阶段,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支持方式。例如,对只能发出单音的孩子,先强化发声动机,逐步引导到单词表达。

应对抗拒参与的孩子,可以从其兴趣点入手。如一个案例中,话多的同学意外地带动了自闭症同桌开始交流,虽然这并非专业干预,但显示了社交动机的重要性。教师也可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如搞笑的穿错衣服、掉勺子等意外情境,吸引孩子注意并引发交流。

处理变化和过渡困难时,预先告知和视觉提示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在谈话中使用时间表、倒计时器等工具,帮助孩子预期即将发生的变化。对于日程变动等可能引发焦虑的情况,提前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进行说明。

记录工具与模板

专业的记录工具能提高谈话记录的效果。标准化模板通常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诊断情况)、观察日期与环境、具体行为描述、沟通内容实录、分析与解读、后续计划等栏目。有些机构使用改良版记录表,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调整记录重点,如对重度自闭症儿童增加刻板行为实录和情感解码分析。

视觉辅助工具如行为量表、情绪卡片、沙盘等可以丰富记录内容。例如,用沙盘呈现孩子的内心世界,或通过孩子选择的情绪卡片了解其感受状态。数字工具如录音、录像(需获得许可)也能补充文字记录的不足,更全面捕捉互动细节。

记录应定期回顾分析,识别进步模式和持续挑战。建议每周汇总一次观察记录,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并与治疗团队、家长分享,形成支持网络。对比不同时期的记录能客观评估干预效果,如从"画作只有黑色"到"出现粉色云朵"的转变显示了情感发展的进步。

注意事项

在进行自闭症儿童谈话记录时,需注意以下问题:保护隐私是首要原则,记录中应使用化名,存储要安全,只与相关专业人员分享。香港一位特教老师强调,记录这把"打开心门的钥匙,承载着教育者的专业与温度",必须以尊重和关爱为前提。

避免标签化和缺陷视角,要记录优势与进步而不仅是问题。例如,注意到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虽然"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平衡地看待特点而非缺陷,如将"说话直白"视为沟通特点而非不良行为。

获得知情同意很重要,特别是涉及录音录像或使用记录用于研究时。要向家长和孩子(依能力而定)解释记录的目的、用途及保密措施。孩子有权知道被记录,可以用适合其理解水平的方式说明,如"我们在写小杰很棒的故事"。

保持专业边界,记录应用于教育支持而非满足成人好奇心。教师需反思自身情绪反应,避免将个人挫折感投射到记录中。一位特教教师分享:"我可以羞辱,也可以幽默,可以造成伤害或提供治疗。在所有情况下,我的反应决定了危机是上升还是下降",这强调了专业态度的重要性。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