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自理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能力训练

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能力训练是一个系统而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训练者掌握科学的方法并保持耐心。以下将从训练原则、具体技能训练方法、常见问题解决以及进阶策略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训练基本原则与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能力训练需要遵循结构化、系统化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行为分析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分析能力设定目标、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和给予适当奖励。

任务分解是训练的核心技术。任何一个生活自理活动都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链条,训练前首先要将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环节,然后根据环节逐一进行训练。可以采用"前进法"(从第一个环节开始)或"后退法"(从最后一个环节开始),具体依据孩子的能力而定。例如洗手可以分解为9个步骤:卷袖口、打开水龙头、将手放在水下淋湿、拿起香皂涂抹在手上、双手搓出泡沫、清洗双手、关上水龙头、用毛巾擦干手、挂好毛巾。

训练过程中要注重示范与模仿。先将各个项目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让孩子看清具体操作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语言提示,让孩子初步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基本要领。由于自闭症儿童手部小肌肉发育可能较差,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不足,家长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指导孩子反复多次练习。

强化与奖励机制也至关重要。孩子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给予奖励,奖励物可以是口头表扬、身体姿势的肯定,也可以是食物、玩具等。但要注意惩罚制度应该先和孩子沟通,而不是突然暂停孩子所有的额外奖励。

基础生活技能训练

进食训练

进食是首要训练的基础技能。训练可从简单到复杂分阶段进行:

1. 用手拿食物吃:适合0-1岁儿童。让孩子坐在椅子上,放置喜欢的固体食物(如面包、饼干等切成小片)。训练者示范将食物放入口中,用夸张表情表示好吃,引导孩子模仿。必要时可手把手引导,成功后及时表扬。

2. 用杯子喝水:适合1-2岁儿童。初期训练者可站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帮助他双手拿杯子举到嘴边;逐渐减少辅助,最终只需轻轻触摸胳膊提醒。

3. 用勺子吃饭:适合2-3岁儿童。选择容易舀起的食物(如烂面条、土豆泥等)。先手把手引导舀食物和送入口中的动作,逐步减少辅助。

自闭症儿童在进食时可能出现特殊表现,如严重偏食、只吞咽不咀嚼、食物残留口中、餐具使用混乱等。家长应保持耐心,逐步引导孩子接受更多食物种类和正确的进食方式。

如厕训练

如厕训练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许多家长特别困扰孩子无法自行如厕的问题。训练时可采取以下步骤:

1. 让孩子早晨起床先到厕所马桶上坐3-5分钟,帮助习惯坐马桶的感觉。

2. 分解如厕过程:表达需求、脱裤子、如厕、整理衣物、洗手等,分步训练。

3. 建立固定如厕时间,预防拖延。当孩子找借口逃避时,必须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能放松要求。

4. 对成功如厕给予奖励,强化正面行为。

自闭症儿童在如厕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不懂得表达需求、不能完成整个如厕过程、坚持在固定位置如厕、拒绝使用马桶、害怕冲厕声音等。家长需要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训练措施。

穿衣训练

穿衣训练可从简单动作开始:

1. 先学习脱裤子、脱外衣等脱衣动作,再学习穿衣动作。

2. 从简单衣物开始,逐步学习处理系扣物如纽扣、拉链等。

3. 使用任务分解法,如穿袜子可分为:套到前脚掌、拉到后脚掌、拉过后脚跟、往上拉穿好四个步骤。

常见穿衣问题包括:穿脱衣物步骤混乱、衣物方位错误(前后里外左右混淆)、坚持穿特定颜色/材质的衣物、抗拒某些类型衣物等。家长需要逐步引导,允许孩子在能力范围内自主选择。

洗漱训练

洗漱训练以洗手为最佳起点,按照前述9个步骤分解训练。刷牙、洗脸等也可参照类似方法分解步骤。自闭症儿童可能对洗漱有特殊抗拒,如不喜欢牙膏味道、害怕水流声等,家长应找出具体原因针对性解决。

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自闭症儿童在自理能力训练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挑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动机不足是常见问题之一。自闭症儿童普遍动机较弱,需要家长特意帮助训练以养成习惯。可采用"需求延迟满足"策略,创造孩子需要表达需求的场景,激发其交流动机。同时要珍视患儿偶尔出现的恰当交流行为,及时给予鼓励。

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影响训练效果。训练时应确保孩子正在观察你,用夸张的手势和言语吸引注意力。对于喜欢玩训练物品而非按要求操作的孩子,需要耐心引导,必要时手把手辅助。

感觉敏感可能导致抗拒。许多自闭症儿童对特定声音(如冲厕声)、材质(如牙刷)、味道(如牙膏)敏感。可尝试逐步脱敏,或寻找替代品,如用喜欢的杯子鼓励喝水。

技能泛化困难是另一个挑战。孩子可能只在训练场景中表现良好,难以应用到生活中。解决方法包括:在不同环境中训练、使用不同教具、让不同的人参与训练等。当孩子掌握了基础技能后,应引导他们将技能应用到社区环境中,如到快餐店用餐、到理发店剪发等。

行为问题如哭闹、逃避等需要妥善处理。家长务必杜绝打骂体罚,可采用暂时取消奖励(如玩具、零食)的方式,但必须事先与孩子沟通这一规则。保持平静的心态至关重要,家人的情绪稳定和患儿的快乐是训练取得成效的基础。

进阶能力与家居技能训练

当自闭症儿童掌握了进食、如厕、穿衣、洗漱等基础自理技能后,可以进一步训练更复杂的家居和社区生活技能。

家居整理是重要的进阶能力,包括:

  • 收拾个人物品
  • 简单清洁(如擦桌子)
  • 协助家务(如提水桶、拿毛巾等简单任务)
  • 在22岁自闭症青年的案例中,母亲通过让女儿参与洗车等日常活动(如提水桶、递毛巾),既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参与感。这种将训练融入真实生活场景的方法值得借鉴。

    社区适应能力也需培养:

  • 在快餐店用餐
  • 到理发店剪发
  • 超市购物
  •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训练应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先在家中熟练掌握,再到熟悉的环境,最后尝试新环境。过程中要给予足够支持,让孩子逐步建立信心。

    游戏与艺术活动也能促进能力发展:

  • 搭积木、玩汽车等物品游戏
  • 撕纸做手工、冰上画画、黏土雕塑等艺术活动
  • 躲猫猫、举高等社交游戏
  •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精细动作能力,还能提高创造力、颜色识别和观察技巧。选择适合孩子发展水平的玩具也很重要,如手抓球锻炼抓握能力,形状相汽车锻炼手眼协调。

    评估与个性化训练计划

    制定适合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训练计划前,应对其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自理能力分级标准可参考:

  • 无需依赖(100分)
  • 轻度依赖(61-99分):能完成大部分自理活动
  • 中度依赖(41-60分):需要较多协助
  • 重度依赖(≤40分)
  • 评估工具可选择:

  •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15个方面行为特征,30-37分为轻中度,38分以上为重度
  • 自闭症行为量表(ABC):57个项目,67分以上可确诊
  • 克氏行为量表(CBS)
  •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儿童年龄设计个性化计划

  • 初级阶段:采用需求延迟满足、意外声响等生理性/功能
  • 中级阶段:加入合作性、轮流性、分享
  • 高级阶段:体验社交中的情感变化(快乐/痛苦、胜利/失败等)
  • 家长应记录训练过程,定期评估进步,调整计划。记住目标不是完美执行,而是提高独立性和生活质量。即使进步缓慢,每一个小成就都值得庆祝。

    家庭训练与专业干预结合

    家庭是自闭症儿童自理训练的主阵地,家庭训练要点包括:

  • 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融入训练,达到"生活就是干预,干预就是生活"的境界
  • 设计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家庭成员分工负责
  • 保持心情平静,确保训练过程愉快
  • 在不同场景(室内、户外、公共场所)开展多样化活动
  • 可参考的专业干预方法有:

  • 丹佛模式:经研究证明能有效提高智力、语言、社交及适应行为,需每周20-25小时训练
  • 行为分析疗法:如前所述的任务分解与强化训练
  • 感觉统合训练:针对感觉处理异常的孩子
  • 药物治疗可作为辅助,如控制癫痫发作以减少脑损害,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记住孤独症尚无根治办法,长期康复训练是关键。

    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能力培养需要家长付出极大耐心和毅力。训练过程中,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避免与其他孩子比较。 Celebrate small wins,保持希望,您的坚持将为孩子打开更独立生活的大门。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