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并非突然出现,而是与神经发育异常相关,其症状通常在婴幼儿期逐渐显现。以下是关于发病特点的详细分析: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如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刻板行为)通常在儿童2-3岁时逐渐被家长或医生察觉。早期可能表现为对呼唤无反应、缺乏眼神交流、语言发育落后等,这些症状会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化。部分患儿在1岁前可能已表现出异常,如对亲人互动反应淡漠或过度专注于特定物体。
研究表明,自闭症与胎儿期或婴幼儿早期的脑神经发育异常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或家族史)和孕期环境(如病毒感染、药物暴露)可能共同影响大脑发育,导致神经连接和功能异常。这种发育异常从出生前就已存在,但症状需要时间显现。
由于症状是渐进发展的,早期筛查(如18-24月龄的发育评估)和干预尤为关键。数据显示,早期行为疗法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社交和语言能力。
若发现孩子有发育异常迹象,建议尽早就诊评估,而非等待“突然”症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