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中科院女博士自闭症患者

一、神经机制与基因研究

1. 竺淑佳团队

作为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她聚焦NMDA受体在突触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发现该蛋白突变会导致自闭症症状(如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其团队通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为自闭症病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2. 赵方庆团队

2025年发表的研究首次在单细胞层面揭示自闭症基因Chd8缺陷对肠脑轴的影响,并通过益生菌干预逆转模型小鼠的社交障碍。该成果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如靶向肠道菌群改善神经行为异常。

二、中西医结合与技术创新

1. 中西医协同治疗

2024年启动的孤独症课题组联合北大六院等机构,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干预的结合路径,强调病例跟踪和个性化方案,旨在弥补传统训练疗法的局限性。

2. 脑机接口技术

上海团队开发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可实时患儿脑电波,动态调整干预方案,AI预测准确率达94%,比传统诊断提前2.5年。

三、争议性疗法与社会认知

1. “厌恶疗法”争议

此前重庆女博士贺小燕采用“以暴制暴”行为矫正(如恐高训练、撞击模仿),虽使部分患儿症状缓解,但引发争议。她解释该方法仅用于极端行为矫正,常规仍以正向强化为主。

2. 科普与政策推动

中科院团队指出,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仍存在误区(如疫苗致病的错误观念),需加强科学普及以改善患儿康复环境。2025年国家已推动幼儿园特教资源全覆盖,并纳入医保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