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闭症与"偷东西"行为
1. 可能的表现原因
部分自闭症孩子可能出现拿取他人物品的行为,但这与典型偷窃不同。这种行为可能源于:
社交理解障碍:难以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概念
感官需求:对特定物品的触感/视觉产生强烈兴趣
沟通困难:通过行为表达需求(如想要关注或物品)
刻板行为:重复收集特定类型物品
2. 干预建议
明确规则:用简单指令说明"不能拿"的原因
替代行为:提供类似感官刺激的安全物品
社交故事:通过图片故事讲解物品归属概念
二、自闭症与捉迷藏游戏
1. 参与可能性
自闭症孩子对捉迷藏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可能参与的情况:高功能或经干预的孩子,在结构化引导下可能参与简化版游戏
常见困难:多数存在理解游戏规则、角色转换、社交互动等挑战
2. 游戏特征
可能表现出非常规玩法,如重复躲在固定位置(如窗帘后)
更关注物品隐藏(如藏玩具)而非人际互动
需逐步引导,从"毯子躲猫猫"等基础互动开始
3. 发展建议
从1对1、短时间游戏开始,逐步延长互动时间
结合孩子的兴趣点设计游戏(如加入喜欢的玩具)
避免强制参与,尊重孩子的感官敏感度(如光线/声音刺激)
需要强调的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表现差异很大,建议结合专业评估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对于问题行为,应优先理解背后的需求而非简单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