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症状表现
1. 社交障碍
回避眼神接触,对父母呼唤无反应,缺乏主动互动行为(如不会寻求安慰或分享兴趣)。
对同龄儿童无兴趣,难以建立伙伴关系,集体活动中表现孤立。
2. 语言与沟通异常
语言发育明显滞后,如三岁仍不会叫“妈妈”,或仅能模仿他人说话(鹦鹉学舌)。
非语言交流能力弱,如缺乏手势、表情等辅助表达。
3.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重复固定动作(如转圈、排列物品)或沉迷单一事物(如长时间盯着风扇)。
抗拒生活规律变化,如只穿固定衣物或坚持固定路线。
二、诊断与评估
医学诊断需结合量化评估表,重点观察社交、语言、行为三方面症状,并排除听力障碍等其他疾病。
早期信号:若宝宝18个月时仍无法用眼神追视物体或对指令无反应,需高度警惕。
三、干预与治疗建议
1. 教育训练为主
结构化教学(如ABA行为分析疗法)可改善社交和语言能力,需每日坚持。
感统训练(如平衡运动)有助于缓解动作不协调问题。
2. 家庭参与关键
通过游戏引导社交互动,例如分解任务并给予奖励,逐步扩大兴趣范围。
保持生活环境稳定,避免频繁变动引发焦虑。
3. 药物辅助
仅针对严重情绪不稳、自伤或睡眠问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预后与支持资源
预后: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语言和社交能力,但需长期坚持,目前无法完全治愈。
教育资源:国内部分城市设有自闭症专门学校(如上海恒星实验学校、乐清雁山学校),提供15年一贯制支持。
建议家长尽快联系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同时关注当地康复补助政策以减轻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