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自闭症青少年的表现通常延续了儿童期的核心症状,但会随年龄增长呈现更复杂的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 缺乏社交主动性:难以主动发起或维持对话,常表现出对同龄人活动不感兴趣,回避集体游戏或合作任务,更倾向于独处。
2. 非语言交流困难:眼神接触仍显异常(如回避对视或凝视过度),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贫乏,难以理解他人的幽默、讽刺等社交暗示。
3. 情感互动缺陷:对他人情绪反应迟钝,较少分享成就或寻求安慰,甚至对亲人的拥抱等肢体接触表现出抗拒。
1. 语言使用刻板:可能掌握基本语言能力,但常重复固定短语(如电视广告词),或仅围绕狭窄兴趣话题单向输出,缺乏双向交流。
2. 刻板行为强化:坚持固定的日常流程(如必须按固定路线上学),对特定物品(如地图、电子设备)产生异常专注,若被打断可能引发强烈焦虑。
3. 感官异常:对某些声音、光线或触觉过度敏感(如拒绝穿特定材质的衣服),或相反表现出对疼痛、温度的迟钝反应。
1. 智力发展不均衡:约70%存在智力落后,但部分可能在机械记忆(如日期、数字)或特定领域(音乐、绘画)表现突出。
2. 情绪调节困难:易因环境变化产生激烈情绪波动,可能出现自伤行为(如撞头)或攻击倾向,少数伴随多动症状。
若幼年期未获及时干预,青少年期可能加重以下表现:
注意:以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需由专业医生通过行为观察、量表评估(如ABC量表、CARS)等综合诊断。若发现相关迹象,建议尽早至专科医院进行评估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