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常的社交互动能力
主动发起互动:能自然发起对话或游戏,对他人情绪和需求有敏锐觉察,例如通过表情、手势主动分享兴趣或安慰他人。
非语言交流正常:能理解眼神、肢体动作等社交信号,并合理回应(如点头、微笑)。
情感共鸣:能感知他人情绪变化并作出适当反应,如看到他人哭泣时主动询问原因或提供帮助。
2. 符合年龄的语言发展
语言里程碑达标:如1岁左右有意识叫“爸妈”,2岁能组合短句,3岁后语言复杂度接近同龄人。
功能性语言使用:能用语言表达需求、提问或描述,而非单纯重复固定短语。
对话能力良好:能维持话题、轮流对话,并根据语境调整说话方式。
3. 灵活的思维与行为模式
适应变化能力强:能接受日常生活中的轻微变化,不会因固定流程被打乱而激烈抗拒。
兴趣广泛:对多种事物充满好奇心,而非仅专注于某一种物品或活动。
无重复刻板行为:如反复开关门、走固定路线等行为缺失。
4. 无感知异常
感觉处理正常:对声音、触觉或光线等刺激反应与同龄人一致,不会表现出过度敏感或迟钝。
情绪调节稳定:在嘈杂或高强度刺激环境下,不会出现异常焦虑或自我刺激行为(如尖叫、撞头)。
5. 发育评估未发现典型特征
专业评估结果:通过发育行为儿科医生或儿童精神科的综合检查(如发育史采集、标准化量表评估),未发现社交障碍、语言异常或刻板行为等核心症状。
若个体在上述方面表现与同龄人无明显差异,且专业评估未提示风险,可初步排除自闭症可能性。但最终诊断需由医生结合多方面信息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