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晋级赛事(自闭城里几大类选手)

一、体育竞技类赛事选手

1. 特奥会冠军型

如内蒙古19岁自闭症少年赵鑫格在2025年都灵特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斩获777米、1000米金牌,成都的陈西任则在轮滑项目中夺冠。这类选手通过高强度训练突破身体限制,展现运动天赋。

2. 适应性体育挑战者

参与斯巴达勇士赛等障碍赛的自闭症青少年,通过攀爬、搬运等环节突破感官障碍,例如上海青聪泉的孩子们在志愿者支持下完成泥地匍匐、绳网攀爬等挑战。

二、职业技能类选手

1. 职场融入先锋

如大米和小米机构招聘的孤独症青年,其中27岁的小宇成为AI算法工程师,另有5人入职IT、康复等岗位,体现职业化潜力。

2. 康复技能参赛者

参与“小南杯”孤独症康复技能大赛的选手,需通过数字化设备演示评估与干预过程,展示VB-MAPP量表应用等专业能力。

三、艺术与兴趣特长类

1. 特殊才能展示者

部分自闭症个体在声音模仿、绘画等领域有突出表现,如搜索结果中提到的“模仿鸭子叫”或专注绘制恐龙的案例。

2. 刻板行为转化型

将重复行为转化为优势,如排列物品的刻板可能发展为整理技能,或对特定主题(如天气预报)的执着成为专业知识储备。

四、分级支持需求差异

根据DSM-5标准,自闭症选手的参赛表现与其严重等级相关:

  • 一级(需支持):能完成基础社交互动,适合团体赛事如足球邀请赛;
  • 二级(需实质性支持):需结构化训练,如特奥软式曲棍球选手赵乙璐;
  • (需全面支持):通常需专人辅助,但个别案例通过定制化参与获得突破。
  • 以上分类显示,自闭症群体在赛事中的表现与其核心症状(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的干预程度密切相关,而赛事设计需匹配个体支持需求层级。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