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交障碍导致的抵触
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社交沟通障碍,可能因无法理解治疗目的或恐惧陌生环境而抗拒。例如,对肢体接触(如拥抱治疗)的排斥、对结构化训练(如ABA疗法)的陌生感。部分孩子会通过尖叫、自伤等行为表达抗拒。
2. 刻板行为与治疗冲突
患儿常坚持固定生活模式(如固定路线、物品摆放),治疗中的新活动可能打破其安全感,引发激烈反抗。临床中常见因日程调整导致的情绪爆发。
3. 感官敏感加剧抗拒
对声音、触觉等过度敏感的孩子,可能因治疗环境中的刺激(如器械噪音)产生恐惧。例如,对吸尘器声的恐惧会泛化为对治疗室的抗拒。
1. 渐进式介入与信任建立
2. 行为干预技术的调整
ABA疗法中可通过任务分解(DTT)降低难度,辅以正强化(如奖励平静反应)。对于攻击行为,采用“消退法”而非惩罚,如暂时隔离后给予安抚。
3. 环境适配与感官支持
治疗前移除触发物(如强光、噪音),提供感官友好的工具(如压力衣、降噪耳机),能显著减少抗拒行为。
自闭症需终身干预,但早期(3岁前)介入效果最佳。研究表明,持续的行为训练可提升生活技能,减少青春期后的严重抗拒行为。对于大龄患儿,需结合其兴趣设计个性化方案(如通过数字工具辅助治疗)。
若孩子出现持续抗拒,建议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家庭功能评估(如FAD量表)或尝试替代疗法(如社交故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