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真假自闭症对照表自闭症

一、核心特征差异

1. 社交互动表现

  • 真自闭症:持续存在质的缺陷,如缺乏眼神对视、对呼唤无反应、极少主动社交
  • 假自闭症:在安全环境中可能表现出社交意愿,与亲密家人有互动
  • 2. 行为模式

  • 真自闭症:高频刻板行为(如反复拍手、旋转物品),难以改变
  • 假自闭症:行为多与压力相关,干预后可减少或消失
  • 3. 语言发展

  • 真自闭症:明显迟缓或异常(如代词误用、鹦鹉学舌)
  • 假自闭症:语言能力基本正常,仅特定情境下表达减少
  • 4. 环境适应性

  • 真自闭症:对微小变化极度敏感,适应困难
  • 假自闭症:经过引导可逐步适应新环境
  • 二、发展规律对比

    | 维度 | 真自闭症 | 假自闭症 |

    |--|--|--|

    | 起病时间 | 婴幼儿期持续表现 | 原本发育正常,后因刺激出现症状 |

    | 症状变化 | 贯穿成长全过程 | 去除病因后可改善 |

    | 智力表现 | 约50%-60%伴智力落后 | 智力正常 |

    三、专业诊断建议

    1. 筛查工具

  • 常用量表:CARS(>30分可疑)、ABC(≥31分可疑)
  • 黄金标准:需结合ADOS观察和ADI-R访谈
  • 2. 就医指征

    若孩子同时出现以下≥6项表现需及时就诊:

  • 对呼唤无反应、回避对视、重复刻板动作
  • 语言发育倒退、抗拒环境变化、社交冷漠
  • > 注意:此表仅作初步参考,自闭症诊断需由专业医生通过行为观察、发育史采集和标准化测试综合判断。早期干预(尤其是0-6岁)可显著改善预后。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