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症状表现
1. 社交障碍
缺乏眼神交流,呼名无反应
对他人情感淡漠,不主动分享或寻求安慰
难以融入同龄群体,偏好独处
2. 语言沟通异常
语言发育迟缓(如3岁仍不会说话)或语言倒退
重复刻板语言(鹦鹉学舌)、语调单一
非语言沟通缺失(如不会指物、挥手)
3.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重复动作(拍手、旋转物品)
坚持固定流程(如路线、饮食),抗拒变化
对特定物品异常迷恋(如车轮、风扇)
4. 感知觉异常
对声音/触觉过度敏感或迟钝
疼痛反应弱,或对某些刺激异常恐惧
二、早期预警信号(0-3岁)
| 年龄段 | 典型表现 |
||-|
| 6-12个月 | 不追视人脸,对逗引无反应 |
| 1-2岁 | 不会指物、模仿动作(如拜拜) |
| 2-3岁 | 无语言或仅说单词,不参与假装游戏 |
三、诊断评估工具
筛查量表:M-CHAT(16-30个月)、ABC量表
诊断工具:ADOS(观察量表)、CARS(行为评定量表)
四、干预与治疗方向
1. 行为训练: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
2. 语言康复:图片交换系统(PECS)、口肌训练
3. 感觉统合:前庭觉/本体觉训练(如秋千、平衡木)
4. 家庭支持:可视化日程表、家长技能培训
五、预后注意事项
早期干预(3岁前)效果更显著
需长期个性化训练,部分患儿可提升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