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感表达与社交互动
害羞的宝宝:虽然会表现出紧张、退缩或回避生人,但本质上具备情感交流能力。他们会通过眼神、肢体靠近父母等方式间接表达情绪,且随着环境熟悉度增加会逐渐放松。
自闭症宝宝:情感表达淡漠或不恰当,缺乏主动社交意愿。例如,对他人呼唤无反应、回避目光接触,或出现重复刻板行为(如转圈、排列物品),难以建立正常互动。
2. 语言与行为特征
害羞的宝宝:语言发育正常,可能因紧张说话较少,但用词和回应内容符合情境。行为上可能短暂退缩,但不会出现刻板动作。
自闭症宝宝:语言发育明显滞后或倒退,可能出现答非所问、词汇量极少。行为上表现为重复固定动作(如摇晃身体)、对特定物品异常执着,且兴趣范围狭窄。
3. 环境适应能力
害羞的宝宝:能感知并适应社交规则,例如在幼儿园虽慢热但最终会参与活动。他们的"害羞"更多是对新环境的短暂不适应。
自闭症宝宝:难以理解社交规则,常孤立玩耍,对集体活动无兴趣。部分患儿还会因环境变化(如物品位置变动)产生强烈情绪反应。
4. 发育里程碑对比
害羞的宝宝:各项发育(如运动、认知)与同龄人同步,仅社交表现稍显谨慎。
自闭症宝宝:多领域发育异常,如6个月大时不会笑、1岁后不认人,或出现能力退步(如原本会说的话消失)。
家长应对建议
若宝宝仅害羞,可通过鼓励渐进式社交、避免贴标签等方式帮助适应。
若怀疑自闭症,需关注是否同时存在社交障碍、语言滞后、刻板行为等典型特征,并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