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光接触异常:婴儿期即表现出回避眼神交流,如被抱时不看人脸或快速躲闪对视,6个月后仍不会被逗笑。
2. 呼名无反应:10个月后对名字无应答(听力正常),16个月仍听不懂简单指令(如“拿玩具”)。
3. 缺乏依恋与分享:1岁左右无法区分亲人与陌生人,不愿被拥抱,不与同龄人互动,也不会分享物品。
1. 语言迟滞或倒退:2岁仍不会叫“爸爸妈妈”,或曾学会的词汇逐渐消失(如原本会说“苹果”后不再使用)。
2. 非语言交流缺陷:常用拉手、指物代替语言,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需求,或出现“你我他”混淆。
1. 重复动作:反复开关灯、转圈、玩车轮,或长时间盯着旋转物品。
2. 固定习惯:坚持用同一餐具、走固定路线,玩具被拿走会激烈哭闹。
若宝宝出现上述多个表现,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需注意与单纯语言发育迟缓区分:后者虽说话晚,但社交意愿和眼神交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