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教育:防止走失、触电、溺水等意外,是干预的首要任务
2. 生活自理:包括穿衣、进食、如厕等基础能力,采用目标分解法逐步训练
3. 社区适应:购物、使用公共设施等高阶技能,需结合视觉提示教学
1. 语言训练:从模仿发音到使用完整句子,辅以图片交换系统(PECS)等替代沟通方式
2. 非语言交流:培养目光接触、表情识别等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强化练习
3. 社交规则:学习轮流对话、分享物品等互动技巧,借助社交故事绘本讲解
1. 注意力训练:通过游戏和奖励机制改善专注力
2. 思维培养:包括分类、排序等逻辑训练,结合实物操作进行
3. 行为干预:应用行为分析(ABA)减少刻板行为,建立适应性反应
1. 感觉统合:针对触觉敏感等问题,设计秋千、平衡木等前庭觉训练
2. 粗大/精细运动:包括跑跳、串珠等活动,促进身体协调性
1. 闲暇技能:培养独处时的适当活动能力,如绘画、听音乐
2. 优势潜能:根据视觉型/机械型等学习特点开发特长
早期密集型干预(每周25-40小时)效果最佳,需家长持续参与并保持训练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约70%自闭症儿童伴随智力障碍,教学目标应注重功能性而非学术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