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自闭症的惩罚方法有哪些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法中,惩罚措施需谨慎使用,通常需结合行为分析和正向引导。以下是常见的惩罚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1. 正惩罚与负惩罚

  • 正惩罚:通过增加厌恶刺激来减少问题行为。例如,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给予短暂隔离或口头纠正。
  • 负惩罚:通过移除孩子喜欢的刺激(如玩具、活动)来减少不良行为。例如,取消游戏时间作为逃避任务的后果。
  • 2. 行为替代与强化结合

    惩罚常需与正向行为支持结合,例如:

  • 差别性强化:对正确行为给予奖励(如零食、表扬),同时对问题行为实施惩罚。例如,孩子推人后需道歉并罚站,但若表现良好可获得代币兑换奖励。
  • 预期性阻挡:提前阻止问题行为的发生,如影子老师阻拦孩子的攻击动作。
  • 3. 自然结果惩罚

    让孩子体验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例如:

  • 逃课后需完成额外任务(如150个下蹲)才能吃饭,以此建立责任意识。
  • 尖叫行为被要求持续到疲劳,使其意识到行为的无效性。
  • 4. 注意事项

  • 严格限制使用:惩罚可能引发焦虑或抵触,需确保安全且不伤害自尊。
  • 个体化设计:需根据孩子能力调整,例如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可理解罚站的意义,但重度患儿可能需更多行为引导。
  • 明确沟通:惩罚前后需解释原因,如问"为什么被罚站?推人对不对?"帮助建立规则认知。
  • 建议优先采用正向激励(如邹小兵提出的"四奖"方法:零食、玩具、活动、语言奖励),惩罚仅作为辅助手段。大龄自闭症患者的问题行为可能更复杂,需综合干预而非单纯惩罚。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