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下面从多个方面简要介绍相关知识:
1. 社会交往障碍:患者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逗弄没有反应,难以建立友谊关系。他们往往独自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同理心和分享行为。
2. 语言交流障碍:多数患者语言发育迟缓,有的甚至终身不语。即使会说话,也常表现为语调怪异、内容单调或答非所问。非语言交流如手势、表情等也存在明显障碍。
3. 兴趣狭窄与刻板行为:患者对普通儿童喜欢的玩具、游戏不感兴趣,反而可能沉迷于旋转物品、重复动作等。他们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坚持固定的生活常规。
约70%的自闭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但也有少数在某些领域(如机械记忆)表现出超常能力。感觉异常也很常见,如对某些声音特别恐惧或喜好。情绪不稳定、多动、攻击或自伤行为也可能出现。
自闭症有多种亚型,包括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智力正常但社交困难)、雷特综合征(主要影响女孩)等。诊断主要依据行为观察,核心标准是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
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主要包括:
我国0-6岁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1-2‰,男女比例约3-4:1。按近年出生人口估算,我国至少有10万孤独症患儿。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家长应提高认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