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交障碍
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难以理解他人情绪或社交规则,对他人呼叫反应淡漠,甚至无法维持正常对话。部分患者会因长期适应压力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
2. 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坚持固定的生活流程(如物品摆放顺序),对特定领域(如数字、音乐)表现出异常专注,但缺乏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
3. 语言与生活能力缺陷
多数患者语言表达简单重复,严重者可能缺乏自理能力,需依赖家庭照料。能否工作取决于儿童期干预效果,未规范治疗者往往难以融入职场。
1. 专业评估
需通过精神科医生结合行为观察、发育史访谈等综合判断,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社交恐惧症)。
2. 干预方向
3. 社会资源
国内成年自闭症支持体系薄弱,可尝试联系残联或公益组织获取职业培训、社区照料等资源。
早期干预效果显著,部分患者通过持续训练可接近“脱帽”(症状大幅改善)。例如有案例显示,5岁儿童经两年干预后基本恢复普通儿童能力,但成年后干预难度更大,需长期耐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