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疾病定义与病因
真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与遗传、基因突变或大脑器质性病变有关。
假性自闭症:主要由后天环境因素(如心理创伤、教育方式不当等)引发,表现为类似自闭症的症状,但无脑部器质性病变。
2. 症状表现
社交互动:
真自闭症患儿通常严重缺乏社交兴趣,难以建立人际关系,回避眼神接触。
假性自闭症患儿可能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社交退缩,但在熟悉环境中仍有一定交流能力。
语言能力:
真自闭症常伴随语言发育迟缓、重复语言或语言倒退。
假性自闭症患儿的语言能力通常正常,可能仅因心理压力出现短暂表达障碍。
行为模式:
真自闭症患儿常有刻板重复行为(如拍手、旋转物品)和极端抗拒变化。
假性自闭症的行为问题多与心理因素相关,表现更灵活。
3. 发展轨迹与预后
真自闭症:症状从婴幼儿期持续存在,需长期干预,预后较差。
假性自闭症:症状可能随环境改善或心理疏导缓解,通过干预可恢复正常生活。
4. 智力与感知觉
智力:真自闭症可能伴随智力发育不均衡,假性自闭症智力通常正常。
感知觉异常:真自闭症患儿常对声音、触觉等过度敏感或迟钝,假性自闭症较少见。
5. 诊断与治疗
诊断:需专业医生通过行为观察、发育史和评估工具综合判断。
治疗:
真自闭症以行为疗法、语言训练为主,需长期支持。
假性自闭症可通过心理治疗、家庭环境调整快速改善。
注意:假性自闭症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真自闭症,建议早评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