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症状严重程度与诊断标准
自闭症:属于明确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需符合社交沟通缺陷、重复刻板行为两大核心症状,且症状在早期发育阶段就已显现。典型表现包括眼神交流障碍、缺乏共情能力、仪式化动作等,约半数患者伴有智力障碍或语言发育迟缓。
自闭倾向:症状较轻,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社交回避或特定兴趣偏好,但语言和认知功能正常,社会功能基本完整。
2. 成因差异
自闭症: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变异、脑功能异常、围生期感染或缺氧等生物性因素。
自闭倾向:多与性格内向、家庭环境(如父母长期缺位或教育方式严厉)、适应不良等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3. 发展历程与社会功能
自闭症:通常终身存在,需专业医疗干预(如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难以独立履行社会责任。
自闭倾向:可能是阶段性或暂时的,通过心理干预、社交训练可改善,个体仍能维持正常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
4. 行为表现对比
自闭症:
社交障碍:回避目光、对他人情绪无反应、缺乏依恋行为。
语言异常:发育迟缓、刻板重复语言或完全无语言。
刻板行为:如反复排列物品、固定路线行走。
自闭倾向:
社交被动但能完成必要交流,语言能力正常。
可能表现出短暂的情绪敏感或环境适应困难。
5. 干预与预后
自闭症:需早期专业干预,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需终身支持。
自闭倾向:通过行为调整和环境支持可显著改善,预后良好。
若发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评估,专业工具(如ABC量表、ADOS量表)能有效区分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