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成因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但综合现有研究来看,主要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家族遗传倾向
研究表明,自闭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性。若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其他成员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例如,同卵双胞胎的同病率高达82%,而异卵双胞胎约为10%,普通兄弟姐妹的患病风险是常人的215倍。部分病例可能与隐性基因或新发基因突变有关,即使父母未表现出症状,孩子仍可能患病。
2. 基因变异与代谢异常
某些特定基因的罕见变异或染色体异常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导致社交和认知功能障碍。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叶酸代谢障碍)也可能增加风险。
1. 母体感染与免疫异常
孕期若感染风疹、疱疹等病毒,或出现免疫反应(如自身抗体攻击胎儿神经组织),可能干扰胎儿大脑发育。
2. 营养缺乏与毒素暴露
孕期缺乏叶酸、维生素D等营养素,或接触重金属、化学污染物(如油漆、辐射),均可能增加风险。
3. 母亲健康与情绪
高龄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及孕期长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通过激素变化影响胎儿神经发育。
1. 早期脑损伤
早产、难产导致的缺氧,或出生后脑外伤、高烧、严重感染等,可能损伤大脑功能。
2. 家庭与社会互动不足
部分研究指出,父母长期冷漠、缺乏语言交流或社交训练,可能加剧孩子的社交障碍,但这一因素的作用仍有争议。
自闭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疾病,遗传是基础,环境是诱因。目前尚无单一明确病因,预防需从孕前保健、孕期防护及早期干预入手。若孩子出现发育异常,建议尽早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