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自闭症宝宝融合课内容

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课程设计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核心障碍(如社交沟通、情绪识别、行为管理等)进行针对性安排。以下是结合搜索结果整理的关键内容框架:

一、基础能力培养

1. 情绪识别与表达

  • 优先教会孩子识别自身情绪(开心/愤怒/伤心)及触发原因,再逐步引导理解他人简单情绪(如同伴的拒绝或兴趣)
  • 通过配对游戏(颜色/形状)建立基础认知能力,逐步过渡到语言表达,例如用彩色玩具进行"放红色鱼"等互动练习
  • 2. 社交规则适应

  • 重点训练对教师指令的反应:通过观察老师表情(愉悦=活动时间,严肃=安静听讲)来调整行为
  • 模拟同伴互动场景,如教孩子识别"同伴不回应时需暂停交流"等常见情境
  • 二、环境融合策略

    1. 课堂支持

  • 个性化任务设计(如简化教学目标、调整课程难度),安排同伴引导参与集体活动(如去功能室、课间游戏)
  • 使用视觉提示(沙盘、曼陀罗绘画)辅助情绪调节,逐步过渡到参与团体操、打扫卫生等常规活动
  • 2. 家校协作

  • 家长需坚持"温柔而坚定"的原则,配合教师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并在孩子情绪爆发时及时安抚
  • 通过家长课程学习如何成为孩子的融合支持者,例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交动机
  • 三、关键干预要点

  • 分阶段泛化:不要求孩子掌握所有场景的情绪处理,而是聚焦最常遇到的3-4种情境(如同伴哭泣时找老师、自己愤怒时离开现场)
  • 正向激励:通过奖状、集体鼓掌等方式强化积极行为,案例显示该方法能促使孩子从躺地哭闹进步到主动发言
  • 同伴教育:典型发展儿童的包容行为(如主动牵手、加大做操幅度吸引参与)能显著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参与度
  • 建议根据孩子实际能力选择优先目标,定期与专业团队评估调整方案。华中师范大学的《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中也提供了更多社会融合的具体方法。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