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兴趣为导向:从孩子喜欢的玩具或活动切入(如车辆、积木、触觉游戏),建立互动动机
2. 结构化环境:设置功能明确的游戏区域(如构建区、安全屋),减少干扰物
3. 正向强化:避免纠正行为,多通过表扬和奖励建立自信
1. 时间控制:初期每次10-15分钟,逐步延长至20-30分钟
2. 家长角色:作为玩伴而非教导者,保持面对面平行互动
3. 进阶设计:根据孩子反应调整难度,如从单纯模仿到加入指令
> 注意:游戏干预需长期坚持,建议结合专业机构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家长可通过记录游戏表现持续优化互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