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症儿童一年级语文

  • 心理师
  • 2025-07-16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儿童在一年级语文学习过程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根据现有研究和实践,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在语言发展、社交沟通和学习方式上与普通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这要求教育者和家长采取特殊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以下将从自闭症儿童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学策略、家庭支持以及资源选择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自闭症儿童语文学习特点

自闭症儿童在一年级语文学习中表现出一些典型特征,了解这些特点是制定有效教学计划的基础。

1. 语言理解与表达障碍:自闭症儿童常出现语言理解困难,对于抽象概念和词汇难以理解其含义和运用方式。在表达方面,他们往往语言不流畅、语法错误、词汇贫乏,难以有效交流。部分孩子会出现滔滔不绝却不合时宜的言语,或在对话中"走神",提出无关评论。人称代词如"你、我、他"的混淆使用也是常见现象,尽管他们能机械记忆这些词汇。

2. 学习方式独特:自闭症儿童通常依赖机械记忆,能快速识字和背诵课文,但难以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情景中活学活用。面对不同的老师和同学时,已学知识往往无法迁移运用。他们的感官知觉与常人有很大不同,感知觉范围相对狭窄,感受性较差,普通的感觉刺激对他们可能过于强烈或过于轻微。

3. 社交互动困难:语文课堂本应是天然的语言和社交场所,但自闭症学生常因社交能力缺乏而以个人学习为主,很少与同学交流互动,游离在集体活动之外。即使语言能力较好的自闭症学生,也存在语言泛化问题,固定使用某些语句模式和主题,缺乏灵活性,容易使他人厌倦甚至遭到嘲笑。

4. 注意力问题:小学低年级自闭症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差,有意注意缺陷明显,很难保持学习专注,容易被窗外树叶、凌乱线条、多媒体光线或有规律的声音等无关刺激吸引。相较于普通学生,他们需要更多的感官参与学习,这对教师是极大挑战。

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文教学需要采用个性化、多元化的方法,以下策略经实践证明较为有效:

1. 结构化教学与环境调整

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结构化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减少他们的焦虑感。教室应保持整洁,日常活动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流程。使用视觉日程表帮助孩子理解每天的活动安排,如颜色编码的时间表能帮助他们清晰识别活动顺序。优化教育环境,减少刺激物影响,创建安静、整洁、亲切的教室氛围,安排合适的个人空间也很重要。

2. 视觉支持与多感官教学

运用视觉提示如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目光接触、口型等)、实物、图片、图卡、文字等,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更清晰具体地接收信息。例如教导跟从语言指令时,用动作图片说明指令内容,通过示范和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要比单纯口头指令更有效。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方式,如触摸字母卡片、沙盘写字等,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 个性化教育计划(IEP)

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至关重要。该计划应包括学习目标、教育方法、评估标准等内容,为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例如,对于喜欢动物的自闭症儿童,教师可以动物为主题设计学习内容,通过图画书、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儿童在愉快氛围中学习语言和社交技能。

4. 情景教学与生活化学习

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让儿童理解周围事物。如搭乘交通工具时实地学习交通工具名称;在不同生活情景中引导运用已学会的词语或句子,增强口语灵活性。将课文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在熟悉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避免机械按课本教学,而是结合孩子兴趣点,如通过孩子喜欢的食物、物品等自然情境教授相关字词。

5. 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

混合编班模式下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置不同教学目标。如某特殊教育学校将学生分为四类:A类能正确认读汉字;B类能识别个别汉字并跟读;C类能较跟读但发音不清;D类多动游离需躯体辅助。通过小组合作、游戏互动、同伴互助等方式,让自闭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提升各项能力。

核心能力培养重点

一年级自闭症儿童的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基础能力:

1. 听说能力:许多自闭症儿童在接受性语言发展方面表现迟缓,难以理解他人话语,听从和执行指令能力弱。语文课堂的听话能力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有意识引导"听"的技能发展。在"说"的方面,语文课堂是练习的重要场所,针对性教学能改善他们口语使用灵活性差、句式单一、话题重复等问题。

2. 阅读能力:阅读不仅是一项基本语文技能,也影响其他学科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自闭症学生通常难以理解语句深层含义,过分关注细节。虽然他们机械记忆力好,识字背诵速度快,但这可能造成"学会"课文的假象。需要通过恰当引导教会科学阅读方法。从简单图画书开始,逐渐过渡到文字较多的绘本,引导观察图画并描述内容。

3. 书写能力:从涂鸦开始,逐渐引导进行点连线、画直线、圆圈等简单书写练习。在点连线过程中教基本笔画和汉字结构,通过抄写简单汉字巩固技能。例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袜》字教学案例中,针对不同能力学生设定了分层目标:从正确认读到能识别跟读,再到能参与教学活动。

4. 社交沟通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与他人互动。语文课堂可设计情景对话、合作朗读等活动,创造交流机会。教导基本社交用语如"我要"、"轮到我"等,通过游戏方式练习轮流、等待等社交规则。

5. 情绪管理与行为支持:关注情绪波动,教会识别和表达情绪,提供适当支持。制定行为管理计划,通过奖励机制、规律作息等方法建立良好行为习惯,减少行为问题对学习的干扰。当孩子出现刻板行为时,引导转向适当的学习活动。

家庭支持与延伸教育

家庭在自闭症儿童语文学习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家长可采取以下方式有效支持孩子:

1. 兴趣导向的日常教学:不必强求按课本进度教学,而是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自然时机。如孩子问"这个字怎么写"时顺势教学,吃饭时讨论食物名称等。一位家长分享:"孩子喜欢联想,一个偏旁会加上其它字来问我是什么,这样记起来更系统,孩子觉得学起来容易。

2. 阅读习惯培养:选择适合自闭症儿童的绘本应注意:画面简洁、色块分明;语言匹配孩子能力;情节简单;内容贴近生活。避免根据家长喜好选择,而是先通过视频测试孩子兴趣再购买。阅读时慢读、反复读,一次只读一两页也没关系,可花一两周读完一本绘本。把生活和绘本联系起来,如读小熊绘本时让孩子指定便当盒里的内容。

3. 沟通训练:经常回应儿童所有的表达行为,无论是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声音或口语。语调要配合孩子状态:对被动儿童用略夸张的声线和起伏语调吸引注意;对声音敏感儿童则保持平稳清晰语调。通过日常对话教基本句子结构如"我很高兴"、"我喜欢吃苹果"等。

4. 合理期望与积极强化:家长应避免急于求成,一位自闭症儿童家长表示:"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让孩子多愿意说话和沟通交流。那些不要考虑太多,考虑太多就是对他们期望值太高了。只有他们的基础夯实了,其它才会有更大的发展。"通过积极评价让孩子体验成功,维持学习兴趣。

5. 家校协同:家长应积极参与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与教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定期家校会议能帮助共同制定和调整教育策略。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语文校本课程往往需要家长配合,在家庭、学校和康复中心之间形成教育合力。

专业资源与辅助工具

为自闭症一年级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1. 专业教材与课件:针对特殊教育需求设计的教材如《人教语文一年级下册电子教材(聋校)》可作参考。自闭症专用语文PPT课件通常包含定义特征、教育挑战、教学策略等内容,帮助教师系统规划教学。各校开发的生活语文校本课程结合新课标与个别化教育需求,具有较强针对性。

2. 视觉支持工具:图片沟通系统(PECS)等辅助沟通工具能帮助无语言或语言有限的孩子表达需求。程序卡、视觉日程表等工具可帮助自闭症儿童理解活动流程和指令要求。某校在教学中使用"图画拼音节"、"带拼音的词语和图画"等方式强化视觉支持。

3. 多媒体与科技辅助:平板电脑上的应用程序可帮助练习语言、社交技能和情绪识别。如情绪识别应用通过游戏化方式帮助学习情感表达。多媒体光线、声音效果需谨慎使用,避免过度刺激。

4. 分级阅读材料:选择适合自闭症儿童的书籍应注重:培养语言发育的书籍内容简短、图文并茂;提升情绪认知的书籍帮助识别和管理情绪;培养社交技能的书籍帮助理解社交规则;改善行为习惯的书籍培养规律性;结合特殊兴趣的书籍如交通工具、动物类更能吸引注意力。从低幼绘本(如小熊系列)开始,逐步过渡到简单叙事+部分重复情节的绘本(小猫当当系列),再到单一主线写实叙事风格(小鼠波波系列),最后引入添加想象和寓意的简单故事(好饿的毛毛虫)。

5. 专业评估与支持:语言治疗师可提供个别化语言治疗,如针对口腔肌肉问题的发音训练。作业治疗师可协助改善书写所需的手部精细动作。专业团队包括教师、家长、康复师的协作能为孩子提供全方位支持。

总结与展望

自闭症儿童一年级语文教育需要教育者、家长和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关键点包括:理解并尊重自闭症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沟通特点;制定高度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创造结构化、可预测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视觉支持和多感官教学方法;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注重社交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当的行为支持和情绪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干预方法需因人而异。正如研究所表明:"教导者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是双向的,把握分享控制权的度一定要依据孩子的情况以及情景而定,不能一味迁就孩子,也不能完全控制孩子。

随着融合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能够在支持性环境中发展语文能力。通过早期干预、科学方法和持续支持,自闭症儿童完全可以取得显著进步,提升语言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