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小班教学需要特别设计的教案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以下是一套全面的小班课堂教案设计框架,结合了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
一、教学目标设定
自闭症儿童小班教学的核心目标应围绕三个关键领域展开:社交互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在知识目标上,要使儿童了解基本社交规则和日常生活常识;技能目标侧重培养儿童的模仿能力、简单对话能力和基础生活自理技能;情感目标则旨在帮助儿童建立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
具体到不同发展领域,教学目标可以细化为:
语言沟通:能使用简单动词表达需求,如"要"、"吃"等;能回答简单的是/否问题;能说出4-5种常见物品名称
社交互动:能与老师有目光接触;能参与简单的轮流游戏;能回应自己的名字
认知能力:建立数的基本概念;能按颜色或形状分类物品;能完成简单的配对任务
二、课程结构设计
有效的自闭症小班课程应采用结构化教学模式,通常推荐每节课45-60分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欢迎与热身环节(5-10分钟)
使用固定的欢迎歌曲或仪式建立预期
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拍手、跺脚来吸引注意力
点名应答练习,鼓励眼神接触
2. 主题教学环节(20-25分钟)
根据当天的教学目标设计3-4个短小活动
每个活动不超过5分钟,保持高频率转换
结合视觉提示和实物教具进行教学
3. 小组互动游戏(15-20分钟)
设计简单的社交游戏如"拉个圆圈走走"
包含轮流、等待等社交元素
使用明确的游戏规则和视觉提示
4. 总结与过渡(5-10分钟)
回顾当天学习内容
使用固定的结束仪式
预告接下来的活动安排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语言与沟通训练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教学内容应包括:
发声训练:模仿动物叫声、环境声音;改变声调、音量唱歌;使用简单感叹词如"哎呀"、"哇"
词句训练:使用手势或语言表示再见;用简单动词表达需求;从两件物品中选择并说出名称;回答简单的是/否问题
表达训练:用3个词以上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表达"我看见"、"我想要"等基本需求
教学方法推荐:
使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辅助非语言儿童
结合多重感官输入(视觉、听觉、触觉)
采用塑造法和链锁法逐步建立语言技能
社交技能训练
自闭症儿童社交训练应循序渐进:
1. 基础社交反应
回应姓名呼叫
短暂目光接触
简单指令遵从
2. 互动游戏技能
"走走停"游戏:训练听指令能力
"拉个圆圈"游戏:培养集体参与意识
"击鼓传花":练习轮流等待
3. 社交对话能力
一问一答简单对话
表达基本需求
使用简单社交用语如"谢谢"、"请"
游戏设计示例:
"狼来了"改编版:训练听指令和危险意识,老师扮演狼,学生问"老狼几点了",根据回答前进或逃跑
"吃苹果"数字游戏:多人围坐,说"苹果苹果真好吃",一人说数字,大家按数垒拳头后假装吃苹果,训练数字理解和轮流
认知与学业技能
针对小班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学内容应包括:
基础概念:
颜色、形状识别与分类
大小、长短、高矮比较
数量概念(1-10)
前学业技能:
握笔涂鸦
简单拼图
物品配对
教学方法建议:
使用多感官教学法(看、听、摸)
任务分解为小步骤
大量重复与练习
四、教学策略与调整
视觉支持系统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较强的视觉处理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视觉日程表:用图片展示一日活动流程
任务分析图:将复杂任务分解为步骤图
选择板:让儿童通过选择图片表达需求
行为支持策略
1. 正向行为支持
明确期望行为
及时给予具体表扬
使用代币制等强化系统
2. 问题行为干预
分析行为功能
教授替代行为
使用温和的消退策略
差异化教学
针对小班中不同能力的儿童:
活动分层:同一活动设置不同难度目标
灵活分组:根据能力临时分组教学
个别指导:在小组活动中嵌入个别化指导
五、环境创设与教具准备
物理环境设计
明确区域划分:学习区、游戏区、安静区
减少干扰刺激:柔和的灯光,简洁的布置
安全考虑:圆角家具,安全插座
教具与资源选择
1. 感知觉教具
不同质地的触摸板
发声玩具
视觉追踪玩具
2. 认知教具
大型拼图
形状分类盒
彩色积木
3. 社交游戏材料
角色扮演道具(医生套装、厨房玩具)
简单棋盘游戏
合作性拼图
六、评估与记录
日常观察评估
1. 行为观察记录
参与度
问题行为频率
新技能出现
2. 技能掌握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率
辅助等级变化
泛化能力
标准化评估工具
PEP-3:评估2-7.5岁自闭症儿童发展水平
VB-MAPP:评估语言和社会能力
ABLLS-R:追踪544项技能进展
评估结果应用于:
调整教学目标
修改教学策略
与家长沟通进展
七、家庭协作建议
1. 家庭训练指导
提供简单家庭活动建议
训练目标与学校一致
定期反馈进展
2. 家长沟通策略
使用家长沟通本
定期面谈
分享成功经验
3. 家庭资源提供
推荐适合的家庭游戏
分享社交故事模板
建议社区资源
这套小班教案框架可根据具体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关键在于结构化的环境、可预测的流程、多感官的教学方法和充分的个别化支持。通过系统的教学和训练,自闭症儿童能够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中逐步发展各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