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幼儿班自闭症游戏课教案

  • 心理师
  • 2025-08-17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以下是为幼儿班自闭症儿童设计的游戏课教案框架,结合社交互动、认知训练、感统发展等核心需求,整合了搜索结果中的有效干预方法:

一、课程目标

1. 社交基础:通过游戏建立眼神对视、简单对话和轮流意识。

2. 认知能力:提升颜色、形状、家庭成员等基础概念的理解。

3. 动作协调: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大肢体运动能力。

4. 规则理解:培养对游戏指令和简单规则的遵守能力。

二、游戏活动设计

1. 社交互动类游戏

  • (1)"拍拍手找朋友"
  • 玩法:家长与孩子围坐,边拍手边念儿歌"拍拍手向前走,找朋友握握手",引导孩子与不同家庭成员握手并说"好朋友"。

    目标:促进肢体接触和简单社交语言表达。

  • (2)"老狼几点了"(改编版)
  • 玩法:老师扮演老狼背对孩子,孩子问"老狼几点了?",老师回答数字(如"3点"),孩子向前走3步;当老师说"开饭了",孩子需跑回安全区。

    目标:训练听指令、规则意识和危险躲避反应。

    2. 认知训练类游戏

  • (1)"性别分类游戏"
  • 玩法:使用家庭成员卡片(叔叔、阿姨等),让孩子按性别分类,并描述外貌差异(如"男孩短发,女孩穿裙子")。

    目标:强化性别认知和观察能力。

  • (2)"玩具在哪里"
  • 玩法:用3个杯子倒扣小玩具,快速移动杯子后让孩子猜位置,后期可交换角色。

    目标:提升视觉追踪和记忆能力。

    3. 动作协调类游戏

  • (1)"剪肠粉"
  • 玩法:用橡皮泥搓成条状,孩子用安全剪刀剪成小段,放入塑料碟中。

    目标: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双手协调。

  • (2)"丝带舞"
  • 玩法:播放音乐,孩子挥动丝带棒画圈或直线,模仿老师动作。

    目标:增强上肢控制和节奏感。

    三、教学策略

    1. 多感官输入:结合视觉(卡片)、听觉(儿歌)、触觉(橡皮泥)强化学习效果。

    2. 渐进式难度:从一对一互动过渡到小组游戏,如先练习"抛接球"再玩"开火车"。

    3. 强化物应用:用孩子喜欢的零食或玩具作为眼神对视训练的奖励。

    四、注意事项

  • 指令简洁:每次只给1-2步指令(如"拿剪刀→剪面条"),避免信息过载。
  • 情绪观察:若孩子出现焦虑,可暂停游戏并引导深呼吸。
  • 家庭延伸:推荐家长每日进行10分钟"击掌""碰鼻子"等亲密游戏。
  • 通过以上游戏组合,可系统性提升自闭症幼儿的多维度能力,建议每周2-3次课程,每次30分钟为宜。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