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1910-1998)的"自闭"倾向主要体现在其孤傲的文人性格与避世的生活态度上,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呈现:
1. 拒绝社交活动:钱锺书极少参与公开活动,曾拒绝电视采访并讽刺道:"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薪邀约讲学,他仅回复"不卖"二字。
2. 闭门治学:长期保持"几乎整日闭门不出"的状态,将精力集中于学术研究与创作,这种生活方式被部分人误解为"狂傲",但他自认为更接近"狷介"。
1. 对名利的淡漠:当采访者提及报酬时,他指着钱币说:"我姓了一辈子'钱',还在乎这个阿堵物?"。司机借钱时直接赠予半数并声明"不用还"。
2. 尖锐的批判性:其作品如《围城》以毒辣讽刺著称,对知识分子群体尤其犀利,认为婚姻如"围城"的比喻更成为经典。
与妻子杨绛的深厚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在特殊时期,平日谨慎的钱锺书见到杨绛被打竟立即持棍反击,晚年二人更约定"谁先离世另一人不许悲怆"。
1. 拒绝被标签化:极反感他人过度讨论《围城》,更希望以学术著作《管锥编》等被铭记。
2. 存在争议评价:王朔等批评者认为其学问"炫耀趣味而非严肃思想",但学界主流仍认可其"打通中西文化"的学术贡献。
这种"自闭"实质是知识分子对世俗干扰的主动隔绝,正如杨绛所言:"他不要迎难而上,只选择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