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务分解法:将复杂动作拆解为小步骤,如穿袜子可分为"套前脚掌→拉至后脚掌→越过脚跟→整体拉正"四个步骤,每次只训练一个分解动作,通过反复强化建立行为模式。
2. 结构化教学:创建规律的生活环境和可视化日程表,帮助孩子理解日常流程,增强自主性。建议家长陪同在特殊学校学习后,在家延续相同训练模式。
1. 互动游戏引导:
2. 社交故事训练:以孩子为主角编写社交情景故事,配合字卡/图片教授正确互动方式,如用"我可以和你玩吗?"代替直接拉扯他人。
1. 动机发现: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迫切需求(如特定玩具/食物),将其作为训练强化物,例如将饼干放高处引导用手指物表达。
2. 三阶段训练法:
1. 综合疗法:结合行为疗法(ABA)、音乐治疗、感统训练等多维干预,早期科学干预可使60%患儿社交能力显著改善。
2. 环境优化:需要家校协同,学校训练内容需在家庭中同步强化,避免行为模式退化。
关键原则是:优先培养自理、语言等基础能力,社交会随能力提升自然产生;避免急于将孩子推向社交场景,应循序渐进从非语言互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