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高功能自闭症用DTT

  • 心理师
  • 2025-09-17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使用DTT(离散试验教学法)进行干预时,需结合其认知特点进行针对性调整。以下是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DTT的核心原理与适用性

DTT是ABA(应用行为分析)的核心技术,通过将复杂技能分解为小单元,以结构化回合式教学(指令-反应-反馈)逐步训练。其特点包括高密度、零错误教学和个性化调整,适用于语言、社交、自理等多领域技能培养。对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DTT能有效提升其规则性任务的学习效率,尤其在基础技能巩固和程序化动作训练中效果显著。

二、针对高功能自闭症的调整策略

1. 任务复杂度升级:高功能患儿认知能力较强,可跳过基础指令(如物品识别),直接训练高阶技能,如多步骤社交对话或问题解决。例如教授"请求帮助"时,可分解为眼神接触→组织语言→等待回应等步骤。

2. 强化物多样化:除实物奖励外,可引入代币系统或社会性强化(如积分换游戏时间),更符合其心理需求。

3. 泛化训练强化:需刻意设计不同场景的变式指令(如"苹果在哪里?"和"请拿红色水果"),避免机械反应。

三、注意事项

  • 避免刻板化:需灵活结合PRT(关键反应训练)等自然情景教学,防止过度依赖结构化流程。
  • 情绪管理:高功能患儿对挫败更敏感,错误反馈需温和(如"再试试"而非直接否定),并穿插游戏环节调节。
  • 家长参与:建议家长接受专业培训后在家辅助训练,但每日DTT时长不宜超过2小时,避免疲劳。
  • 四、典型训练案例

    以"超市购物"为例:

    1. 分解任务:列清单→拿商品→排队付款

    2. 每步单独训练,如"拿商品"可细化为:定位货架→核对物品名称→取放物品

    3. 最终串联所有步骤,并在真实超市泛化。

    需注意,DTT需配合其他干预方法(如社交故事、认知行为疗法)形成综合方案,且应定期评估调整目标。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