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闭症(孤独症)
属于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症状包括语言障碍、社交回避及刻板行为,70%患者伴随智力落后。病因涉及遗传(遗传率80%-90%)、免疫异常、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增高)等。
2. 继发性自闭现象
1. 自恋型人格障碍
表现为极度自信与自卑的矛盾状态:夸大自我价值感,但内心脆弱敏感,依赖外界认可维持自尊。成因与童年溺爱或遗传易感性相关。
2.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
情绪极端波动:躁狂期过度自信(如夸大能力)、抑郁期极度自卑,需药物(如锂盐)及心理治疗干预。
3. 其他精神疾病
偏执型人格障碍或狂躁症也可能表现为病态自信,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
部分人群因害怕被否定而回避社交(类似自闭),同时通过过度自信(如控制幻觉)补偿内心不安,形成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技能培训、社交练习等可改善自闭倾向并重建健康自信,如阿富汗女孩通过裁缝技能训练实现经济独立与心理成长。
自信本身并非疾病,但极端化可能提示人格障碍或情绪障碍;自闭则需区分先天发育障碍(如自闭症)与后天心理问题(如抑郁)。两者在病理上可能并存(如双相障碍),需专业评估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