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有效干预方法,它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自闭症儿童掌握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这种方法强调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而非传统的结构化课堂环境。
情景教学法(Natural Environment Teaching, NET)是一种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理论的自然干预方法,强调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教授实用技能。其核心特点包括:
1. 环境真实性:教学发生在包括教室、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等日常生活情境中,强调非结构化的环境,在不同场景下反复练习同一技能。
2. 儿童主体性:教学活动依据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展开,从训练开始就考虑行为的迁移,注重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
3. 自然强化:利用多样化、自然的偶发作为例子,强调自然和多样性,尽量运用自然的结果强化,而非人为设计的奖励系统。
4. 功能分析:强调对自闭症儿童行为的功能分析,理解行为背后的动因和目的,引导其用适宜的替代行为,从而减少问题行为。
情景教学法的实施需要系统规划和专业指导,以下是关键操作步骤:
1. 选择适当情景和技能:根据儿童发展水平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社交互动情景(如打招呼、提问)、日常生活技能(如个人卫生、家务)或情绪调节技巧。
2. 创建模拟环境:设计逼真的场景和使用合适的道具,如设置模拟家庭卫生场景或小组讨论环境,同时提供视觉辅助工具帮助理解。
3. 逐步引导参与: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初期提供明确指令和示范,逐渐减少引导,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并使用适当的激励措施。
4. 融入日常生活:将教学目标与家庭日常活动结合,如在用餐时间教导使用餐具,在穿衣时练习自理能力,使干预成为无处不在的体验而非孤立的学习时刻。
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具有独特优势:
1. 激发沟通欲望:符合儿童兴趣,能够激发沟通欲望,引导主动交流,锻炼沟通能力。
2. 提高语言应用: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其更好地表达需求和情感。
3. 技能泛化: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帮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技能,减少"学用分离"现象。
4. 个性化教学:强调个别差异,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定制化教学。
实践案例显示,通过情景教学法,许多自闭症儿童在社交、语言和生活自理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例如,有儿童从几乎不开口说话到能主动上台分享,从大课间不参与到能跟大家一起做操、跑步。
融合教育中,情景教学法能有效促进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互动:
1. 同伴支持策略:安排情感良好、能力较强的普通儿童作为"优质伙伴",通过观察和模仿引导自闭症儿童学习社交技能。
2. 场景化训练:在不同时间段设计帮助他人的任务(如打饭、整理床铺),建立时间-场景-行为的联系,同时改善抗拒变化的情绪。
3. 户外研学活动:组织文创工坊参观、手工制作等户外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训练规则理解、指令接收、同伴交往等综合能力。
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通过创设支持性环境和情景化教学,孤独症儿童能发展成为"有尊严的生活者"和"有温度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