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即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
1. 社交障碍:难以建立人际关系,缺乏眼神交流,对他人情感反应淡漠;
2. 语言沟通异常: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重复性语言或代词使用混乱;
3. 行为特征:兴趣狭窄、刻板重复动作(如拍手、摇晃),对环境变化敏感。
医学上强调,孤独症与遗传和神经发育相关,与贫穷没有必然联系。
“自闭穷人”可能描述的是因经济困境导致的心理封闭现象,表现为:
1. 社交退缩:因经济自卑回避社交活动,形成固化的阶层交往模式;
2. 资源限制:贫困家庭可能缺乏早期干预条件,加重自闭症患儿的症状;
3. 恶性循环:经济压力使家庭难以承担康复费用(如每月0-10000元训练费),进一步限制发展机会。
需注意:贫穷可能通过环境影响(如营养不良、教育缺失)间接增加神经发育风险,但并非直接病因。
针对经济困难的自闭症群体,可申请:
若需具体政策,建议咨询当地残联或查阅《江苏省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实施方案》等地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