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眼神交流异常:回避与他人对视,或对视时间极短,即使对父母也缺乏目光接触。
2. 社交互动缺失:对他人呼唤无反应,不主动与其他孩子互动,对亲近行为表现冷漠或抗拒。例如,不会分享兴趣或情感,对躲猫猫等互动游戏无兴趣。
3. 依恋感薄弱:无法区分亲人与陌生人,不喜欢被拥抱,与父母互动时缺乏表情(如微笑)。
1. 语言迟缓或倒退:2岁仍不会说话,或仅能发出无意义的音节;部分孩子可能出现语言能力倒退(如原本会叫“爸妈”后丧失)。
2. 交流功能缺陷:即使有语言,也缺乏交流目的,如重复他人话语(鹦鹉学舌)、自言自语或使用他人听不懂的词汇。
3. 非语言沟通障碍: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需求,也不会用手指物。
1. 重复性动作:如反复开关门、旋转物品、长时间盯着风扇或车轮。
2. 固定行为模式:坚持走固定路线、物品必须摆放在特定位置,环境微小变化会引发强烈情绪反应。
3. 兴趣单一:只专注少数物品(如特定玩具),拒绝普通儿童喜欢的游戏或动画片。
若孩子出现上述多个表现,建议尽快到专业机构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需注意,部分发育迟缓儿童也可能有类似表现,需由医生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