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诊断标准差异
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DSM-5)将广泛性发育迟缓(PDD)纳入自闭症谱系,可能导致部分发育迟缓儿童被归类为自闭症。不同机构采用的标准(如ICD与DSM)可能得出不同结论。
2. 评估环境干扰
儿童在陌生医疗环境中易紧张,可能表现异常;短时间观察难以全面评估真实能力,尤其是与父母分离时的行为偏差可能影响结果。
3. 共病症状混淆
自闭症常与多动症、强迫症、语言发育迟缓等共病,早期症状相似。例如,多动症儿童的社交障碍可能被误判为自闭症核心特征。
1. 多维度评估
需结合行为观察、发育史访谈及标准化量表(如ADOS-2),避免单一指标判断。长沙薛亦男教授建议通过社交沟通、刻板行为双维认证,并排除听力障碍等生理问题。
2. 选择专业机构
优先选择具备资质的医院或研究中心(如北大六院、上海诺礼等),其医生熟悉国际标准且能区分相似病症。
3. 动态跟踪发育
邹小兵教授强调,若孩子发育轨迹偏离常态,无论是否确诊都应早期干预,避免因纠结诊断延误黄金干预期(3岁前)。
若对诊断存疑,可寻求第二意见或定期复评。多数误诊源于评估不充分,而非专业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