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集行》
追忆至年方十五,心中仍存孩提之心。精力充沛如初生之黄犊,奔跑往复不知疲倦。
庭前梨树枣树,每逢八月果实熟透,我如猿猴轻捷,一日之间上树千次,乐此不疲。然而时光荏苒,如今我已五十岁,岁月无情,行动日渐迟缓。坐卧之间,不禁感慨人生易老。
面对主人,我强颜欢笑,内心却是百忧交集。悲见生平,眼见家道艰难,四壁空空如常。老妻见我,神色凝重,与我同悲。痴儿不懂父子礼仪,哭闹求饭,在东门啼叫。
《百忧集行》的赏析与背景
诗中的“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生动地描绘出少年杜甫在鲜果熟透的季节,频繁上树摘梨枣的场景。这一生动刻画,展现了他天真烂漫的童年形象。这与后文中杜甫年老的困顿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对人生境遇变迁的感慨。曾经的活力四溢,到现在的行动迟缓;曾经的庭前繁华,到现在的四壁空荡。这种对比,无疑不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悲怆。
注释扩展:
梨枣:这种果实形似梨的枣树果实,在古代是稀有名贵的鲜食品种。每当梨枣熟透的时节,也许是诗人最为怀念的年少时光。
创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在五十岁左右所作。通过回忆年少时的无忧无虑,反衬出晚年的漂泊困苦。诗中的每一句,都是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对人生的无奈接受。这种情感的碰撞与冲突,使得这首诗具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