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自闭症量词分类 怎么教自闭症儿童量词

量词教学是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分类和教学方法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以下是针对自闭症儿童量词教学的详细指南:

一、量词分类体系

量词可以按照使用场景和教学难度进行分类,便于循序渐进地教学:

1. 基础个体量词:个、只、条、头(如"一个苹果"、"一只猫"、"一条鱼"、"一头牛")

2. 集合量词:群、排、堆、束(如"一群羊"、"一排树"、"一堆石头"、"一束花")

3. 容器量词:杯、瓶、盒、袋(如"一杯水"、"一瓶可乐"、"一盒牛奶"、"一袋瓜子")

4. 形状特征量词:片、颗、粒、滴(如"一片树叶"、"一颗珍珠"、"一粒米"、"一滴水")

5. 工具器具量词:把、台、辆、架(如"一把剪刀"、"一台电脑"、"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二、量词教学核心原则

1. 自然情景结合:将高频或易错量词融入日常场景(如穿衣、饮食、游戏),利用实物或图片辅助理解。例如冬天出门前,结合穿戴衣物的图片或实物,对话中自然带入量词:"穿一条裤子→换一双鞋→戴一顶帽子→围一条围巾→穿一件外套

2. 关键词强化输入:在句子中放慢语速、加重声调强调量词(如"一裤子""一鞋"),帮助孩子捕捉新词汇。允许孩子从简单描述开始(如"这是我的帽子"),逐步过渡到包含量词的句子(如"一顶帽子")

3. 多感官参与:结合视觉(图片/实物)、听觉(夸张语调)、触觉(动手操作)增强理解,降低抽象难度

三、具体教学方法与步骤

1. 四阶段教学法

  • 第一阶段:寻找典型事物,提示正确量词,如"一把椅子,一条鱼"
  • 第二阶段:变化物品,数量相同的不同物品,量词不同,如"一把椅子,一个苹果"
  • 第三阶段:物品不变,数量变化,量词不会变,如"两条毛巾,两条鱼"
  • 第四阶段:给一个固定量词,让孩子搭配名词,可以比赛形式进行
  • 2. 动作+语言结合教学

    边操作边用包含量词的短句描述步骤(如穿衣、整理物品),让孩子通过动作理解量词含义:

  • 穿裤子时(指裤子)说:"先穿一条裤子。"
  • 换鞋时(指鞋子)说:"换上一双运动鞋。"
  • 检查穿戴时"戴了一顶帽子,围了一条围巾..."
  • 3. 游戏化教学策略

  • 喂食游戏:"给狗狗喂骨头,1234四根骨头,12345678八根骨头"
  • 比赛形式:可以设计"量词配对比赛",看谁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配对更多量词和名词
  • 卡片教具:使用60张量词卡片,包含"一杯水、一滴水、一根绳子、一座大山"等常见搭配
  • 四、教学注意事项

    1. 避免纠错压力:若孩子省略量词或用错,无需直接纠正,可通过重复正确句子示范(如孩子说"一个帽子",回应"对,是一顶帽子")

    2. 循序渐进:初期重点在于大量输入,通过重复和场景变化让孩子熟悉量词(如"这是帽子→一顶帽子→蓝色的帽子")。避免强迫输出,允许孩子从模仿开始,逐渐主动使用量词

    3. 灵活调整内容:根据孩子兴趣和当下环境调整教学内容(如用零食、玩具、代币等孩子熟悉的物品)。示例句:"抓一把瓜子""给我三张纸""集满三个代币

    4. 简化指令:如果孩子急躁或注意力分散,可缩短语句,保留核心量词(如"好了,我们可以出发了!")

    通过系统化的分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点,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对量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耐心,根据孩子的反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学习过程既有效又有趣。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