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交互动障碍
眼神接触异常:难以与人对视,即使面对父母也显得目光游离或躲避,竖抱时尤其明显。
缺乏情感回应:不能被逗笑(如咯咯笑),对父母的表情或声音无反应,显得“冷漠”。
对唤名无反应:听力正常但对自己的名字无应答,不寻找声源(如父母呼唤)。
2. 感官与行为异常
刻板动作:重复挥舞手脚、摇头或身体摇晃,动作显得机械且高频。
兴趣狭窄:对玩具缺乏兴趣,或仅专注某一部分(如反复转动轮子),不其他玩法。
感官敏感或迟钝:对声音过度敏感(捂耳朵)或完全忽视(如对音乐有反应但无视人声)。
3. 发育里程碑延迟
语言与沟通滞后:无咿呀学语声,不模仿发音(如“baba”“mama”)。
运动差异:可能伴随肌张力异常(如打挺、肢体僵硬)或运动发育迟缓。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部分表现(如不对视)可能与其他发育问题(如听力障碍)重叠,需专业评估。
早期干预关键性:3岁前是干预黄金期,发现异常应尽早就诊,通过行为疗法等改善预后。
若家长观察到上述多个症状持续存在,建议联系儿科或发育行为科医生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