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我封闭倾向:患者常表现出对外界环境的封闭性,缺乏社交互动和情感交流,呈现“自我隔离”状态,因此用“自闭”形象描述这种内在封闭性。
2. 行为表现: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等特征,进一步强化了“沉浸于自我世界”的直观印象。
1. 术语起源: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首次使用“早期婴儿自闭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命名该疾病,强调患者的社交隔离特征。
2. 中文翻译分歧:
自闭症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核心问题是社交与行为异常,而非单纯的智力缺陷。使用“自闭”而非“智力低下”能更准确反映其病理特征。
综上,“自闭病”的命名既反映了症状特点,也体现了历史翻译习惯,但需注意其与规范术语“孤独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