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官调节法
立即脱离刺激源(如关闭强光、噪音),使用降噪耳机或抓握软球等触觉工具分散注意力,配合深呼吸练习(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重复5次)。
2. 安全空间构建
用平静语调重复安抚语句(如"我在这里陪你"),避免说教。身体接触时需留出呼吸空间,待情绪稳定后用图片/卡片复盘诱因。
1. 情绪识别训练
通过表情卡片或绘本学习识别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伤等),建立"情绪温度计"记录每日波动,逐步提升自我觉察能力。
2. 替代表达方式
用运动、绘画等非语言方式释放情绪,或通过图片交换系统(PECS)等工具表达需求,减少因沟通障碍引发的崩溃。
1. 家庭氛围营造
保持稳定的生活节奏,避免频繁环境变更。可通过触觉按摩、平衡木等感统游戏增强安全感,家长需多用鼓励性语言强化微小进步。
2. 社交缓冲设计
从结构化社交开始(如固定玩伴、轮换制互动),采用"三步拒绝法"应对外界压力:"明确态度-提出要求-后果预警"。
• 自闭情绪并非任性,而是超负荷的求救信号,需避免事后说教
• 若伴随生理不适(如皮疹、消化问题),建议排查过敏原等潜在诱因
• 警惕"特效疗法"宣传,干预核心在于持续性的耐心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