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小儿自闭症筛查问卷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特征包括社会交往功能异常和刻板、重复性行为。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以下是对当前常用小儿自闭症筛查问卷的全面分析。

常用筛查工具及其特点

1. 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

  • 由KRUG编制,包含57项行为特征,涵盖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五个方面
  • 中文版由杨晓玲教授引进,总分≥31分作为初筛阳性,≥62分高度怀疑自闭症
  • 适用于2-14岁儿童,填写者需与儿童共同生活至少1个月
  • 优点:在我国临床辅助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中广泛使用;缺点:从编制后从未更新,可能无法很好区分ASD与其他发育障碍
  • 2. 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

  • 更注重对自闭症症状的细致评估,包括语言、非语言交流、重复行为等多个维度
  • 通过观察者对儿童行为的评分,30分以下为非自闭症;30-36.5为轻中度;37分以上为重度
  • 需要专业人士辅助填写以确保准确性
  • 3. 改良版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R/F)

  • 适用于16-30月龄幼儿,初筛阳性(≥3分)需进一步确诊
  • 联合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可显著提高筛查阳性预测值(从0.18提高到0.43)
  • 沟通能区和个人-社会能区(PS)发育迟缓率最高,是重要预测因子
  • 问卷筛查的实施要点

    1. 适用年龄与场景

  • 早期筛查:CSBS-DP(ITC)问卷可用于满周岁婴儿健康检查,仅需5分钟完成,能早期发现ASD、语言迟缓和发育迟缓
  • 幼儿园筛查:ABC量表、克氏量表等可用于3-5岁在园儿童的大规模筛查
  • 临床诊断:需结合多种量表,如ABC、CARS和ADOS等
  • 2. 评分与解读注意事项

  • ABC量表采用加权计分,不同条目分值不同(1-4分),需严格按标准计算
  • CARS量表注重行为古怪程度、频率、严重性和持续性
  • 筛查阳性不等于确诊,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
  • 3. 局限性分析

  • 问卷筛查存在主观性,可能受填写者认知影响
  • 对智力严重落后或边缘状态儿童诊断困难
  • 单一工具风险高,建议采用综合性评估
  • 筛查后的干预方向

    1. 早期干预策略

  • 行为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方案可改善语言交流和社交能力
  • 感觉统合训练对感觉异常患儿有帮助
  • 2-3岁是干预关键期,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 2. 新兴研究方向

  • 机器学习模型(如CNN、LR)在ASD早期检测中显示出潜力,可分析行为、神经影像等数据
  • 肠道菌群调节(如脆弱拟杆菌BF839)可能改善ASD患儿的异常行为和胃肠道症状
  • 生酮饮食联合益生菌干预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 总结建议

    自闭症筛查应遵循"早发现、早干预"原则,根据儿童年龄选择合适筛查工具。问卷筛查只是第一步,阳性结果需专业医生进一步评估。建议采用多种量表组合提高准确性,如M-CHAT-R/F联合ASQ-3,或ABC量表结合CARS量表。筛查工作应纳入常规儿童保健体系,特别是对0-6岁儿童进行系统筛查。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